基于超快速星历的GNSS接收机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GNSS 接收机总体设计 | 第15-28页 |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第15-17页 |
·精密单点定位模型 | 第17-18页 |
·数据通讯链路 | 第18-19页 |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 | 第18-19页 |
·3G 无线通信模块 | 第19页 |
·GNSS 接收机平台设计 | 第19-27页 |
·接收机操作系统选择 | 第20-21页 |
·嵌入式微处理器选型 | 第21-22页 |
·GNSS 接收机主要硬件设计 | 第22-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超快速星历插值算法分析 | 第28-37页 |
·GPS 广播星历 | 第28-31页 |
·GPS 广播星历介绍 | 第28-29页 |
·根据星历数据求解卫星轨道 | 第29-31页 |
·IGS 超快速星历选取 | 第31-33页 |
·星历插值算法的分析与比较 | 第33-36页 |
·拉格朗日多项式插值法 | 第33页 |
·牛顿多项式插值法 | 第33-34页 |
·内维尔插值法 | 第34页 |
·星历插值算法分析比较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GNSS 接收机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第37-54页 |
·GNSS 接收机工作原理 | 第37页 |
·原始观测数据获取方案设计 | 第37-45页 |
·GPS/BD 模块 | 第37-39页 |
·NMEA-0183 标准协议 | 第39页 |
·原始观测数据的接收和处理 | 第39-45页 |
·Linux 串口通信方案 | 第39-41页 |
·串口接收数据设计 | 第41-42页 |
·原始观测数据处理设计 | 第42-45页 |
·数据通讯链路方案设计 | 第45-53页 |
·3G 模块设计 | 第45-49页 |
·3G 模块驱动添加 | 第46页 |
·AT 指令配置 | 第46-47页 |
·ppp 拨号实现 | 第47-49页 |
·接收机网络通信设计 | 第49-53页 |
·Socket 网络编程 | 第49-51页 |
·网络数据的接收设计 | 第51-52页 |
·网络数据的发送设计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星历播发方案与定位软件设计 | 第54-64页 |
·星历播发方案设计 | 第54-58页 |
·数据传输通道设计 | 第54页 |
·数据传输任务类型 | 第54-57页 |
·数据内容格式设计 | 第57-58页 |
·定位软件设计 | 第58-63页 |
·接收机定位流程设计 | 第58-59页 |
·精密轨道与钟差的处理 | 第59-61页 |
·卫星轨道位置计算 | 第61-62页 |
·最小二乘法的 PVT 解算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系统分析与验证 | 第64-68页 |
·系统硬件平台 | 第64页 |
·数据通讯链路测试 | 第64-66页 |
·定位结果测试 | 第66-68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全文总结 | 第68页 |
·工作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