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11-12页 |
(一) 课题的来源 | 第11-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一) 文献概述 | 第12-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三、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意义 | 第17-26页 |
一、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 第17-20页 |
(一) 党的基层组织——党自身巩固和发展的基础 | 第17-18页 |
(二) 党的基层组织——党健康发展的基本单位 | 第18页 |
(三) 党的基层组织——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 第18-19页 |
(四) 党的基层组织——加强党领导的重要环节 | 第19-20页 |
二、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 第20-23页 |
(一)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重心,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全部力量 | 第20-22页 |
(二) 农村基层党组织固有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不断加强的重要性 | 第22-23页 |
三、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有利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 第23-24页 |
四、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 第24-26页 |
(一)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促进社会和谐的贯彻者和落实者 | 第24-25页 |
(二)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保障 | 第25页 |
(三)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力量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现状分析 | 第26-34页 |
一、 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方面取得的成绩 | 第26-29页 |
(一) 党组织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设置逐步优化 | 第26-27页 |
(二) 基层党员的思想道德意识不断增强和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 第27-28页 |
(三) 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党员在基层党组织中的主体作用日益突出 | 第28-29页 |
(四)党组织作风建设不断改进,领导干部带头作用不断增强 | 第29页 |
二、 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9-34页 |
(一) “理想信念”淡薄 | 第30-31页 |
(二) “统一意志”淡化 | 第31页 |
(三) “整体功能”减弱 | 第31页 |
(四) “战斗力”不强 | 第31-34页 |
第四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4-38页 |
一、 历史原因 | 第34-35页 |
(一) 改革开放以前 | 第34页 |
(二) 改革开放以来 | 第34-35页 |
二、 现实原因 | 第35-38页 |
(一) 党组织成员之间素质有差距,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同 | 第35页 |
(二) 党员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 第35-36页 |
(三) 党员之间利益多元化和利益的不平衡性,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 第36页 |
(四) 党组织功能的转变与农村的经济发展不适应 | 第36页 |
(五) 党员的管理监督以及培训不够到位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具体措施 | 第38-50页 |
一、 思想上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在精神上坚守共产党人追求 | 第38-40页 |
(一) 加强党员的思想文化建设,先进的文化是民族进步的标志 | 第39页 |
(二) 加强党员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 | 第39-40页 |
二、 从严格把好党员“入门关”着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 第40-41页 |
(一) 大力开展入党前先进党的理论教育活动 | 第40页 |
(二)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培训 | 第40-41页 |
(三)拓宽发展党员渠道 | 第41页 |
(四) 不断加强发展党员监督公示制度 | 第41页 |
三、 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工作,特别是党支部书记的选优配强,真正做到“有人管事” | 第41-44页 |
(一) 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 | 第41-42页 |
(二) 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 第42页 |
(三) 提高选人用人理念 | 第42页 |
(四) 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 第42-43页 |
(五) 上级党组织要给予党支部支持和拥护 | 第43页 |
(六)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改进基层党组织干部领导方式 | 第43-44页 |
四、 不断创新党员队伍建设机制,打造农村建设新活力 | 第44-50页 |
(一) 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力,改进基层组织设置方式 | 第44-45页 |
(二) 创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和知识技能培训机制,增强其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 第45-47页 |
(三) 创新农村基层党员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其积极性 | 第47-48页 |
(四) 创新农村党建机制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