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 文言实词范围阐释 | 第9页 |
二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 第9-11页 |
(一) 读懂文言文的基础 | 第9-10页 |
(二) 应对高考的需要 | 第10页 |
(三) 了解民族历史文化的途径 | 第10-11页 |
三 高中文言文实词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 关于实词词义研究 | 第11-12页 |
(二) 关于实词活用研究 | 第12页 |
(三) 关于实词用字研究 | 第12-15页 |
第一章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低效性的原因分析 | 第15-31页 |
一 实词教学呈现低效性 | 第15页 |
二 实词教学低效性的原因分析 | 第15-31页 |
(一)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 第16-17页 |
(二) 教学方式单一 | 第17-21页 |
(三) 文言文实词教学忽视词义来源 | 第21-22页 |
(四) 文言文实词教学缺乏系统性 | 第22-25页 |
(五) 文言文实词教学脱离生活和文化 | 第25-31页 |
第二章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策略 | 第31-57页 |
一 词义教学的策略 | 第31-40页 |
(一) 明确词义的发展变化 | 第31-33页 |
(二) 词义教学与文字学相结合 | 第33-35页 |
(三) 词义教学趣味化 | 第35-38页 |
(四) 建构词义经纬网 | 第38-40页 |
二 词类活用的教学策略 | 第40-47页 |
(一) 理清词类活用的复杂关系 | 第40-41页 |
(二) 依照句法判断词类活用 | 第41-44页 |
(三) 古今对比中理解词类活用 | 第44-47页 |
三 用字现象的教学策略 | 第47-57页 |
(一) 明确通假字与古今字、异体字的区别 | 第47-50页 |
(二) 文言诗词、成语辅助识记法 | 第50-52页 |
(三) 重新整理课本注释中的用字现象 | 第52-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一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第63-65页 |
附录二 高中语文教师文言实词教学访谈话题设计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件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