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生态社会核心价值观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第10-12页
     ·选题背景第10-11页
     ·选题目的第11页
     ·选题意义第11-12页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页
   ·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第12-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研究现状分析第14页
   ·主要观点和主要内容第14-15页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第15-17页
第二章 生态社会及其核心价值追寻第17-24页
   ·生态社会第17-19页
     ·生态社会的含义第17-18页
     ·生态社会的特征第18-19页
   ·价值、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第19-20页
     ·价值第19-20页
     ·价值观第20页
     ·核心价值观第20页
   ·生态社会的核心价值追寻第20-24页
     ·生态社会的价值追寻第20-21页
     ·生态社会核心价值的确立尺度第21-22页
     ·生态社会核心价值构成第22-24页
第三章 生态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特征第24-34页
   ·生态性第24-26页
     ·对人的生态需要的体现第24-25页
     ·对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护第25-26页
   ·批判继承性第26-31页
     ·对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批判继承第26-27页
     ·对工业社会传统生态价值观的批判第27-29页
     ·对当代西方生态哲学理念的继承第29-31页
   ·先进性第31-34页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用与发展第31-32页
     ·对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的追求第32-34页
第四章 生态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第34-51页
   ·生态发展观的内涵第34-38页
     ·生态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第34-35页
     ·生态发展的目的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第35-37页
     ·生态发展强调经济的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第37-38页
   ·生态科学观的内涵第38-41页
     ·客观看待科学技术的生态功能第38-39页
     ·生态社会建设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第39-40页
     ·科学技术的生态学应用在于技术生态化第40-41页
   ·生态和谐观的内涵第41-44页
     ·生态和谐的前提是以环境承载力为限度第41-42页
     ·生态和谐的关键是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第42-43页
     ·生态和谐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共荣共生第43-44页
   ·生态公正观的内涵第44-47页
     ·生态公正是生态代内公正和代际公正的统一第44-45页
     ·生态公正是生态的国内公正和国际公正的统一第45-46页
     ·生态公正是生态的权利公平和义务公平的统一第46-47页
   ·生态自由观的内涵第47-51页
     ·生态自由是人的自由在生态领域内的拓展第47-48页
     ·生态自由是人的自由与生物的自由的统一第48-49页
     ·生态自由是自然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第49-51页
第五章 生态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第51-59页
   ·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是培育的思想条件第51-53页
     ·弘扬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的传统生态文化第51-52页
     ·大力发展以现代生态理念为核心的现代生态文化第52-53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培育的实践基础第53-55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走向生态社会的途径第53-54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助推生态价值观的培育第54-55页
   ·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统一是培育的运行机制第55-59页
     ·国家精神与国家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第55-56页
     ·社会舆论与社会生活层面的整体引导第56-57页
     ·个人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层面的内外涵养第57-59页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公民意识培养研究
下一篇:我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基于赣州公务员的实证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