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木霉属真菌 | 第13-15页 |
| ·木霉菌的分类及形态特征 | 第13页 |
| ·木霉菌的拮抗作用和抑菌物质 | 第13-14页 |
| ·绿色木霉菌 | 第14-15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第15-17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6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食物中毒 | 第16-17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页 |
| ·独创及新颖之处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 第19-26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19-20页 |
| ·供试菌种 | 第19页 |
| ·试验药品 | 第19页 |
| ·试验仪器 | 第19-20页 |
|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 ·绿色木霉菌发酵液的不同溶剂萃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20页 |
| ·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测定 | 第20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抑制曲线 | 第20-21页 |
| ·正丁醇萃取物的抑菌稳定性试验 | 第21页 |
| ·数据处理 | 第2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 ·绿色木霉菌发酵液的不同溶剂萃取物抑菌活性 | 第21-22页 |
| ·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MBC的测定结果 | 第22-23页 |
| ·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抑制 | 第23页 |
| ·热处理对正丁醇萃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23-24页 |
| ·介质pH值对正丁醇萃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绿色木霉菌发酵活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膜的影响 | 第26-38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6-27页 |
| ·供试菌种 | 第26页 |
| ·试验药品 | 第26页 |
| ·试验仪器 | 第26-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 ·正丁醇萃取物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形态观测 | 第27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透性的测定 | 第27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脂质过氧化的测定 | 第27-28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粗酶液的制备 | 第28页 |
| ·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内源H_2O_2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 ·金黄色葡萄球细胞内抗氧化酶系活性测定 | 第28-29页 |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 ·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透性的影响 | 第30-33页 |
| ·正丁醇萃取物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脂质过氧化程度 | 第33-34页 |
| ·正丁醇萃取物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内源H_2O_2含量的变化 | 第34页 |
| ·正丁醇萃取物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变化 | 第34-36页 |
| ·小结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绿色木霉菌代谢活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代谢机能的影响 | 第38-50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8-39页 |
| ·供试菌种 | 第38页 |
| ·试验药品 | 第38页 |
| ·试验仪器 | 第38-39页 |
| ·试验方法 | 第39-41页 |
| ·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能量代谢的影响 | 第40页 |
| ·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代谢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数据处理 | 第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9页 |
| ·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结果 | 第41-44页 |
| ·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 | 第44-46页 |
| ·正丁醇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合成的影响 | 第46-49页 |
| ·小结 | 第49-50页 |
| 第五章 绿色木霉菌发酵液抑菌活性组分分离与结构鉴定 | 第50-60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50-51页 |
| ·供试菌种 | 第50页 |
| ·试验药品 | 第50页 |
| ·试验仪器 | 第50-51页 |
| ·试验方法 | 第51-52页 |
| ·绿色木霉菌发酵液正丁醇萃取部分粗提物制备 | 第51页 |
| ·正丁醇部分进行薄层层析(TLC) | 第51-52页 |
| ·正丁醇萃取部分抑菌物质的分离 | 第52页 |
| ·正丁醇部分化合物的结构初步鉴定 | 第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 ·薄层层析法筛选正丁醇萃取部分的展开剂结果 | 第52-53页 |
| ·各个化合物的分离结果 | 第53页 |
| ·各个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及结构解析初步鉴定结果 | 第53-58页 |
| ·小结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 硕士期间获得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附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