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免费开放条件下延安红色旅游景区的经营机制探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3-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国内研究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红色旅游综论 | 第21-28页 |
·红色旅游的涵义、类型及特点 | 第21-25页 |
·红色旅游的涵义 | 第21-22页 |
·红色旅游资源定义 | 第22-23页 |
·红色旅游的类型 | 第23-24页 |
·红色旅游的特点 | 第24-25页 |
·红色旅游开发的意义 | 第25-26页 |
·政治意义 | 第25页 |
·经济意义 | 第25-26页 |
·文化意义 | 第26页 |
·井冈山作为红色旅游代表的地位分析 | 第26-28页 |
·井冈山免费开放后发展现状 | 第27页 |
·井冈山红色旅游成功的经验总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延安红色旅游实践及发展特征 | 第28-36页 |
·延安概况 | 第28-30页 |
·区位特征 | 第28-29页 |
·自然生态特征 | 第29页 |
·旅游服务特征 | 第29-30页 |
·旅游交通特征 | 第30页 |
·延安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 | 第30-34页 |
·萌芽阶段(1949 年-1977 年) | 第31页 |
·发展阶段(1978 年-1989 年) | 第31-32页 |
·快速发展阶段(1990 年-2005 年) | 第32页 |
·全面发展阶段(2004 年—2010 年) | 第32-33页 |
·转型发展阶段(2011 年至今) | 第33-34页 |
·延安红色旅游免费开放后的发展现状 | 第34-36页 |
·收入下降,服务滞后 | 第34-35页 |
·客流量增加,景区不堪重负 | 第35页 |
·红色旅游景点边缘化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延安红色旅游景区免费开放条件下经营机制 | 第36-42页 |
·延安红色旅游开发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红色旅游市场发展分析 | 第36页 |
·政府政策因素分析 | 第36页 |
·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分析 | 第36-37页 |
·延安红色旅游融资渠道可行性分析 | 第37-38页 |
·政府财政投资 | 第37-38页 |
·直接融资 | 第38页 |
·银行贷款 | 第38页 |
·招商引资 | 第38页 |
·综合效益实现路径 | 第38-39页 |
·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 | 第38页 |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 第38-39页 |
·结合资源优势,整合旅游产品 | 第39页 |
·经营保障机制 | 第39-42页 |
·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 第39-40页 |
·完善订票机制,防止一刀切 | 第40页 |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4页 |
·主要结论 | 第42页 |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