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AE赛车前悬架与操纵稳定性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6-10页 |
·FASE赛事简介 | 第6-7页 |
·中国赛事主要规则和比赛项目 | 第7页 |
·主要规则 | 第7页 |
·比赛项目 | 第7页 |
·ADAMS软件简介 | 第7-8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第2章 赛车操纵稳定性与多体动力学理论 | 第10-24页 |
·操纵稳定性 | 第10-18页 |
·操纵稳定性概述 | 第10页 |
·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发展历程 | 第10-12页 |
·操纵稳定性内容 | 第12-13页 |
·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体系 | 第13-18页 |
·汽车多体系统动力学 | 第18-22页 |
·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 第19-20页 |
·车辆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FSAE赛车模型的建立 | 第24-36页 |
·ADAMS/CAR模块 | 第24-25页 |
·ADAMS/Car建模过程 | 第25-27页 |
·创建模板模型流程 | 第25-26页 |
·ADAMS/Car整车模型建模过程简介 | 第26-27页 |
·FSAE赛车整车建模 | 第27-33页 |
·整车参数 | 第27页 |
·悬架系统模板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转向系统模板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轮胎系统模型模板的建立 | 第29-31页 |
·制动系统模板模型的建立 | 第31-32页 |
·动力传动系统模板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车身系统模板模型的建立 | 第33页 |
·整车模型的装配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前悬架的仿真优化 | 第36-48页 |
·建立前悬架系统的装配 | 第36页 |
·悬架运动学仿真分析 | 第36-41页 |
·主销后倾角 | 第37页 |
·主销内倾角 | 第37-38页 |
·车轮外倾角 | 第38-39页 |
·车轮前束角 | 第39-40页 |
·轮距 | 第40页 |
·侧倾中心高度 | 第40-41页 |
·悬架的优化 | 第41-47页 |
·ADAMS/Insight模块 | 第41-42页 |
·悬架的优化分析 | 第42-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赛车操纵稳定性仿真 | 第48-64页 |
·稳态转向特性仿真试验分析 | 第48-51页 |
·仿真试验方法 | 第48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响应 | 第51-52页 |
·仿真试验方法 | 第51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响应 | 第52-55页 |
·仿真试验方法 | 第52-53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转向回正仿真试验分析 | 第55-56页 |
·仿真试验方法 | 第55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转向轻便性仿真试验 | 第56-60页 |
·仿真试验方法 | 第57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赛车蛇形试验仿真 | 第60-62页 |
·仿真试验方法 | 第60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