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水泥工业论文

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体系水泥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水泥体系的分类第12-15页
   ·水泥不同体系复合的理论基础第15-16页
   ·复合水泥研究进展第16-19页
   ·存在问题第19页
   ·课题来源背景第19-2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原材料与实验方法第21-25页
   ·原材料及化学组成第21页
   ·实验方法及仪器第21-25页
     ·水泥基本性能试验方法及仪器第21-22页
     ·水泥水化产物组成及微观形貌测试方法及仪器第22-23页
     ·水泥水化过程热、电特性测试方法及仪器第23-25页
第3章 PC—CSA 复合体系基本组成与性能研究第25-45页
   ·引言第25页
   ·实验方案设计第25-28页
   ·实验样品制备与性能测试方法第28-29页
   ·物理力学性能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9-42页
     ·实验结果第29-31页
     ·复合体系标准稠度需水量第31-33页
     ·复合体系凝结时间第33-37页
     ·复合体系强度第37-42页
     ·复合体系组成与性能关系讨论第42页
   ·本章小结第42-45页
第4章 原材料特性对PC—CSA 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第45-66页
   ·引言第45页
   ·PC 熟料特性对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第45-52页
     ·实验结果第45-46页
     ·分析讨论第46-52页
   ·石膏特性对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第52-64页
     ·石膏特性对复合体系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2-55页
     ·石膏特性对复合体系水泥浆体微观特性的影响第55-63页
     ·石膏特性影响复合体系性能的机理分析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5章 粉磨方法及颗粒特性对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第66-75页
   ·引言第66页
   ·不同粉磨方法制备的复合体系的粒度分布第66-68页
   ·不同粉磨方法制备的复合体系的颗粒形貌分析第68-70页
   ·不同粉磨方法制备的复合体系的物理力学性能第70-72页
     ·标准稠度需水量变化趋势第70-71页
     ·凝结时间变化趋势第71-72页
     ·力学强度变化趋势第72页
   ·颗粒特性对 PC—CSA 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分析第72-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6章 PC—CSA 复合体系水泥水化硬化过程研究第75-108页
   ·引言第75-76页
   ·复合体系水化过程的水化放热行为研究第76-83页
     ·复合体系 P 区水化放热行为研究第77-81页
     ·复合体系 C 区水化放热行为研究第81-83页
   ·复合体系水化过程的电阻率研究第83-88页
     ·复合体系 P 区水化过程电阻率研究第84-86页
     ·复合体系 C 区水化过程电阻率研究第86-88页
   ·复合体系水化过程的交流阻抗谱研究第88-105页
     ·复合体系 P 区水化过程的交流阻抗研究第89-97页
     ·复合体系 C 区水化过程的交流阻抗研究第97-105页
   ·复合体系水化过程及水化机理讨论第105-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7章 PC—CSA 复合体系水泥浆体微观特性研究第108-127页
   ·引言第108-109页
   ·复合体系水泥浆体 XRD 分析第109-115页
   ·复合体系水泥浆体 DSC 分析第115-123页
   ·复合体系水泥浆体 SEM 分析第123-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8章 复合体系对粉煤灰的水化促进作用研究第127-140页
   ·引言第127-128页
   ·复合体系-粉煤灰系统物理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第128-130页
     ·标准稠度需水量和凝结特性变化规律第128-129页
     ·力学强度变化规律第129-130页
   ·复合体系-粉煤灰多元混合系统浆体微观特性第130-137页
     ·CSA 熟料掺量对多元混合系统浆体微观特性影响分析第130-135页
     ·粉煤灰对多元混合系统浆体微观特性影响分析第135-137页
   ·CSA 复合体系-粉煤灰多元混合系统水化机理探讨第137-138页
   ·本章小结第138-140页
第9章 PC—CSA复合体系水泥混凝土性能研究第140-154页
   ·引言第140页
   ·试验用材料第140-141页
   ·试验方法第141-142页
     ·工作性试验方法第141页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第141-142页
     ·耐久性试验方法第142页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第142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42-152页
     ·水泥与氨基磺酸盐外加剂的适应性第142-143页
     ·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第143页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第143-145页
     ·混凝土的耐久性第145-151页
     ·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第151-152页
   ·本章小结第152-154页
结论第154-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完成的科研项目第163-164页
致谢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理论与方法
下一篇:分子对接方法及 HIV整合酶抑制剂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