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作文论文

新课改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研究--以全国卷暨京津沪渝高考作文为例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1 绪论第9-13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文献综述第9-11页
   ·论文综述和研究的内容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2 高考作文概述第13-15页
   ·什么是作文及高考作文第13页
   ·作文的意义第13-15页
     ·撰写文章第13-14页
     ·学生的写作练习第14页
     ·命题的基本要求第14-15页
3 新课改对高中作文素养的要求第15-17页
   ·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第15-16页
   ·新课改对写作的基本要求第16-17页
4 我国 2003 年至今高考作文现状扫描第17-34页
   ·2003 年以来全国卷高考作文现状扫描第17-21页
     ·2003——2012 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扫描第17-20页
     ·2003——2012 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分析表格第20-21页
   ·2003 年以来北京卷高考作文现状扫描第21-24页
     ·2003——2012 年北京高考作文试题扫描第21-23页
     ·2003——2012 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试题分析表格第23-24页
   ·2003 年以来上海卷高考作文现状扫描第24-27页
     ·2003——2012 年上海高考作文试题扫描第24-26页
     ·2003——2012 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试题分析表格第26-27页
   ·2003 年以来天津卷高考作文现状扫描第27-30页
     ·2003——2012 年天津高考作文试题扫描第27-29页
     ·2003——2012 年天津市高考作文试题分析表格第29-30页
   ·2003 年以来重庆卷高考作文现状扫描第30-34页
     ·2003——2012 年重庆高考作文试题扫描第30-33页
     ·2003——2012 年重庆市高考作文试题分析表格第33-34页
5 2003—2012 年全国暨京津沪渝四直辖市高考作文命题分析第34-40页
   ·命题形式第34-35页
     ·全国卷命题形式第34页
     ·京津沪渝卷命题形式第34页
     ·全国卷暨京津沪渝卷命题形式分析第34-35页
   ·作文要求第35-36页
   ·作文分值第36页
   ·作文命题价值取向第36-40页
     ·人生路上的思考第36-38页
     ·思辨性联想与展开第38页
     ·时代的社会情怀第38页
     ·想象建构作文第38-39页
     ·作文的写实功能第39-40页
6 高考作文教学的启示第40-43页
   ·高考作文命题的启示第40-41页
   ·高考作文分值变化的启示第41页
   ·高考作文训练的启示第41-43页
     ·全程训练,整体教学的原则第41页
     ·读写结合,选好切合点原则第41页
     ·注重生活积淀,抒发真情实感原则第41-42页
     ·多方式多手段,全方位训练原则第42-43页
7 高考作文教学的建议第43-45页
   ·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第43页
   ·作文主体的确立第43-44页
     ·重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自信心第43页
     ·让写作训练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第43-44页
   ·重视作文教学的实用性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重庆巴蜀中学为例
下一篇:初中交际语境写作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