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责任型海事建设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责任型政府 | 第15页 |
| ·责任型海事 | 第15-16页 |
| ·海事责任 | 第16页 |
| ·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 ·公共责任理论 | 第16-18页 |
| ·公共责任理论对责任型海事研究的适用性 | 第18-20页 |
| 第3章 东营责任型海事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 第20-27页 |
| ·东营港现状及发展规划 | 第20-21页 |
| ·东营港现状 | 第20-21页 |
| ·东营港发展规划 | 第21页 |
| ·东营责任型海事建设现状 | 第21-23页 |
| ·以履职承诺提炼责任内涵 | 第21-22页 |
| ·以担当讨论提升责任境界 | 第22页 |
| ·以支部建设提取责任本质 | 第22页 |
| ·以体系改进提高责任意识 | 第22-23页 |
| ·以执法点评提醒责任危机 | 第23页 |
| ·东营责任型海事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 ·内涵认识不准 | 第23页 |
| ·全员参与不足 | 第23-24页 |
| ·理论指导不深 | 第24页 |
| ·责任“有限”不清 | 第24页 |
| ·职能作用不够 | 第24页 |
| ·地方立法滞后 | 第24页 |
| ·东营责任型海事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7页 |
| ·机制上原因 | 第25页 |
| ·参与者因素 | 第25页 |
| ·港口发展影响 | 第25-27页 |
| 第4章 国内责任型海事建设经验与启示 | 第27-31页 |
| ·国内责任型海事建设经验 | 第27-30页 |
| ·东莞的“四个一” | 第27-28页 |
| ·常熟的“四责任” | 第28-29页 |
| ·湖南的“三方面” | 第29页 |
| ·前湾的“五推进” | 第29-30页 |
| ·责任型海事建设经验的启示 | 第30-31页 |
| 第5章 完善东营责任型海事建设分析 | 第31-48页 |
| ·进一步树立东营责任型海事的建设理念 | 第31-32页 |
| ·职责法定 | 第31页 |
| ·履职全面 | 第31页 |
| ·服务高效 | 第31-32页 |
| ·有错必究 | 第32页 |
| ·进一步明确东营责任型海事的建设原则 | 第32-33页 |
| ·坚持以人为本 | 第32页 |
| ·确立有限责任 | 第32页 |
| ·依法有效履职 | 第32-33页 |
| ·发挥协调功能 | 第33页 |
| ·进一步优化东营责任型海事建设的路径选择 | 第33-37页 |
| ·培育海事职业精神 | 第33-34页 |
| ·建立有效监督机制 | 第34-35页 |
| ·理顺效能管理体制 | 第35-36页 |
| ·建设现代监管体系 | 第36-37页 |
| ·进一步加强东营责任型海事建设的保障措施 | 第37-48页 |
| ·坚持依法行政 | 第37-39页 |
| ·深化问责制度 | 第39-40页 |
| ·建设海事文化 | 第40-42页 |
| ·创新管理模式 | 第42-43页 |
| ·创建监管品牌 | 第43-48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