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7-15页 |
·创新型产品研究 | 第7-8页 |
·物流能力的定义 | 第8-9页 |
·物流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 第9-10页 |
·物流能力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10-11页 |
·物流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11-15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6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2 基于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8-32页 |
·创新型产品物流能力特性分析 | 第18-19页 |
·创新型产品的特点 | 第18页 |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特性分析 | 第18-19页 |
·评价指标的设立思路与原则 | 第19-20页 |
·设计思路 | 第19-20页 |
·设计原则 | 第20页 |
·创新型产品供应链物流能力初始评价指标的设计 | 第20-22页 |
·初始评价指标设计 | 第20-22页 |
·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 第22页 |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第22-29页 |
·信度分析 | 第22-24页 |
·项目分析 | 第24-26页 |
·效度分析 | 第26-29页 |
·评价指标的含义解释 | 第29-32页 |
3 基于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2-39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2-33页 |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 第32-33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 第33页 |
·组合赋权法 | 第33-36页 |
·熵值法赋权 | 第34页 |
·三标度层次分析法 | 第34-36页 |
·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与熵值法的组合赋权法 | 第36页 |
·组合赋权法 | 第36页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36-39页 |
4 实例应用 | 第39-53页 |
·背景介绍 | 第39页 |
·评价指标集的建立 | 第39-40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0-50页 |
·客观权重 | 第40-44页 |
·主观权重 | 第44-47页 |
·组合赋权 | 第47-48页 |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模糊综合评价 | 第48-50页 |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的分析 | 第50-51页 |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的提升策略 | 第51-53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全文总结 | 第53页 |
·研究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7页 |
附录1 基于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 第59-62页 |
附录2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客观权重调查问卷 | 第62-64页 |
附录3 创新型产品的供应链物流能力评价指标主观权重调查问卷 | 第64-67页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