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关于NGO参与防艾的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社会保障资源的研究 | 第13页 |
·关于NGO参与社会保障的研究 | 第13-15页 |
·小结 | 第15-16页 |
·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研究设计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调查过程与资料获取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艾防草根NGO及其动员社会保障资源概述 | 第21-26页 |
·艾防草根NGO概况 | 第21-22页 |
·艾防草根NGO的含义 | 第21页 |
·艾防草根NGO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艾防草根NGO动员社保资源的含义与依据 | 第22-24页 |
·含义 | 第22页 |
·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 | 第22-24页 |
·艾防草根NGO动员社保资源的优势与可能性空间 | 第24-26页 |
·艾防草根NGO动员社保资源的优势 | 第24-25页 |
·艾防草根NGO动员社保资源的可能性空间 | 第25-26页 |
第3章 辽沈艾防草根NGO动员社会保障资源的现状分析 | 第26-47页 |
·动员的条件 | 第26-33页 |
·组织条件 | 第26-28页 |
·制度环境条件 | 第28-30页 |
·资源的分布与供需情况 | 第30-33页 |
·动员的内容与方式 | 第33-42页 |
·物质性社会保障资源 | 第33-37页 |
·非物质性社会保障资源 | 第37-42页 |
·动员的效果 | 第42-44页 |
·资源数量质量的效果 | 第42-43页 |
·资源满足需求的效果 | 第43-44页 |
·动员手段开发利用的效果 | 第44页 |
·艾防草根NGO动员社保资源模型初探 | 第44-47页 |
第4章 辽沈艾防草根NGO动员社保资源的挑战和制约因素 | 第47-51页 |
·艾防草根NGO的自身问题 | 第47-49页 |
·身份问题 | 第47页 |
·动员资源的有限性与匹配性 | 第47页 |
·动员方式的依赖性 | 第47-48页 |
·优势未充分发挥 | 第48-49页 |
·艾防草根NGO的外部困境 | 第49-51页 |
·制度环境 | 第49页 |
·资源供给方 | 第49-50页 |
·资源需求方 | 第50-51页 |
第5章 艾防草根NGO动员更多更好的社保资源的对策建议 | 第51-55页 |
·改善制度环境 | 第51-53页 |
·培育公民社会 | 第51页 |
·降低艾防草根NGO的成立门槛 | 第51-52页 |
·加强和改善对艾防草根NGO的监督和指导 | 第52页 |
·加大经费支持,优化税收政策 | 第52-53页 |
·增强自身动员社保资源的能力 | 第53-55页 |
·加强组织建设,奠定组织基础 | 第53页 |
·从需求出发,增强动员资源的针对性 | 第53-54页 |
·广泛探索,丰富动员方式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