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中国汽车工业将迅速发展 | 第9页 |
1-1-2 汽车悬架弹簧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9-10页 |
1-1-3 中国汽车弹簧行业面临的问题 | 第10页 |
§1-2 车用弹性元件简介 | 第10-13页 |
1-2-1 螺旋弹簧 | 第10-11页 |
1-2-2 钢板弹簧 | 第11-12页 |
1-2-3 扭杆弹簧 | 第12页 |
1-2-4 非金属弹簧 | 第12-13页 |
§1-3 车用弹性元件的发展趋势 | 第13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3-15页 |
1-4-1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4-2 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车用弹性元件的力学性能 | 第16-24页 |
§2-1 螺旋弹簧的力学性能 | 第16-18页 |
2-1-1 受力分析 | 第16页 |
2-1-2 截面应力计算 | 第16-17页 |
2-1-3 弹簧的刚度公式和挠度公式 | 第17-18页 |
§2-2 钢板弹簧的力学性能 | 第18-21页 |
2-2-1 钢板弹簧工作应力计算 | 第18-20页 |
2-2-2 多板钢板弹簧的刚度计算 | 第20-21页 |
§2-3 扭杆弹簧力学性能 | 第21-23页 |
2-3-1 横向稳定杆危险点应力计算 | 第21-22页 |
2-3-2 横向稳定杆的侧倾角刚度计算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Visual C++与 APDL | 第24-30页 |
§3-1 可视化编程 | 第24-27页 |
3-1-1 Visual C++介绍 | 第24-25页 |
3-1-2 Visual C++与 ANSYS 二次开发技术 | 第25-27页 |
§3-2 ANSYS 参数化语言 APDL 简介 | 第27-29页 |
3-2-1 参数的使用 | 第27-28页 |
3-2-2 APDL 语言程序控制 | 第28-29页 |
3-2-3 宏命令 | 第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弹簧专用分析系统 | 第30-47页 |
§4-1 系统综述 | 第30-31页 |
4-1-1 系统运行的环境 | 第30页 |
4-1-2 系统特性 | 第30-31页 |
§4-2 横向稳定杆模块 | 第31-35页 |
4-2-1 横向稳定杆参数化建模 | 第32-34页 |
4-2-2 实例分析 | 第34-35页 |
§4-3 螺旋弹簧模块 | 第35-39页 |
4-3-1 螺旋弹簧参数化建模 | 第36-37页 |
4-3-2 实例分析 | 第37-39页 |
§4-4 钢板弹簧模块 | 第39-46页 |
4-4-1 接触分析 | 第39-41页 |
4-4-2 钢板弹簧参数化建模 | 第41-43页 |
4-4-3 实例分析 | 第43-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弹性元件刚度计算方法 | 第47-52页 |
§5.1 有限元法介绍 | 第47-48页 |
5-1-1 有限元的发展 | 第47-48页 |
5-1-2 有限元计算过程及原理 | 第48页 |
§5.2 最小二乘法 | 第48-50页 |
5-2-1 最小二乘法历史简介 | 第48-49页 |
5-2-2 最小二乘法原理 | 第49-50页 |
§5.3 弹簧刚度计算模块 | 第50-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