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网络问政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研究的背景第8-11页
     ·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第8页
     ·网络民意空前膨胀第8-9页
     ·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网络问政发展第9-10页
     ·网络问政对政府行为和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行之有效第10-11页
   ·研究的目的第11-12页
   ·研究的方法第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研究综述第13-15页
第二章 网络问政概述及其理论基础第15-30页
   ·网络问政等相关概念第15-17页
     ·网络民意第15页
     ·网络问政第15-17页
     ·网络参政第17页
   ·网络问政的发展现状第17-20页
     ·国外情况第17-18页
     ·国内情况第18-20页
   ·网络问政的内涵、特征第20-22页
     ·网络问政的内涵第20页
     ·网络问政的特征第20-22页
   ·网络问政的基本形式第22-25页
     ·政府网站开设问政专栏第22页
     ·政府的专业问政网站第22-23页
     ·微博问政第23-24页
     ·高层领导在线交流第24-25页
   ·网络问政的理论基础第25-27页
     ·责任政府理论第25-26页
     ·有限政府理论第26-27页
     ·治理理论第27页
   ·对网络问政的总体评价第27-30页
第三章 网络问政对我国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影响第30-41页
   ·网络问政对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积极影响第30-34页
     ·网络问政推动了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第30页
     ·网络问政推动了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第30-31页
     ·网络问政拓展了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形式和渠道第31-32页
     ·网络问政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32-33页
     ·网络问政能提高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第33-34页
     ·网络问政有利于打造阳光政府,培育市民社会第34页
   ·网络问政对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消极影响第34-41页
     ·话语权的垄断削弱了地方政府治理的公共性第35页
     ·“假民意”造成地方政府公共治理行为的偏差第35-36页
     ·无序的网络问政对地方政府的公共治理构成挑战第36-37页
     ·政府网络问政门户网站的缺位挫伤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第37-38页
     ·网络问政机制缺失和监管法规不健全影响了地方政府治理效果第38-39页
     ·党政官员问政能力不足削弱了地方政府“网下执政”能力第39-41页
第四章 完善网络问政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第41-50页
   ·提高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第41-43页
     ·加快社会舆情领域法律和制度建设第41-42页
     ·创新网络舆论引导公众机制第42-43页
     ·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和网络评论员制度第43页
   ·提升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对网络问政的认识和使用能力第43-45页
     ·树立问政于民的观念第43-44页
     ·及时回应网民提问,提高网络问政的时效性第44-45页
     ·全面了解网上民意,在海量信息中善于去伪存真第45页
   ·建立健全网络问政长效机制,确保网络问政制度化第45-47页
     ·构建职责明确、协同联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第45-46页
     ·建立健全培训指导机制,培养网络问政管理队伍第46页
     ·建立网络问政的沟通、交流、反馈制度,确保网络问政渠道顺畅第46-47页
     ·建立网民评议、监督检查和问责机制第47页
   ·加快电子政府建设,完善网络问政平台第47-50页
     ·加强网络问政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48页
     ·加大信息化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应用第48页
     ·加大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外部环境第48-50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50-53页
   ·主要结论第50-51页
   ·研究不足第51页
   ·研究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县域纪检监督防治腐败问题研究--以云南省X县为例
下一篇:服务型城管建设困境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