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城管建设困境及对策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导论 | 第9-27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5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 相关核心概念 | 第16-24页 |
1. 城市管理 | 第16-18页 |
2. 城管综合执法 | 第18-20页 |
3. 服务型政府 | 第20-23页 |
4. 服务型城管 | 第23-24页 |
(六)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1. 公共服务理论 | 第24页 |
2. 治理与善治理论 | 第24-25页 |
3. 公众参与理论 | 第25-26页 |
4. 社会管理理论 | 第26-27页 |
一、城管综合执法发展的成效和困境 | 第27-36页 |
(一) 城管综合执法的发展及成效 | 第27-31页 |
1. 城管综合执法的设立背景和发展过程 | 第27-30页 |
2. 城管综合执法的成效及必要性 | 第30-31页 |
(二) 城管综合执法困境和问题 | 第31-36页 |
1. 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现象时有发生 | 第31-32页 |
2. 公众与媒体等社会层面的不理解不支持 | 第32-33页 |
3. 违反执法程序现象普遍存在 | 第33-34页 |
4. 执法队伍结构不合理与素质问题突出 | 第34-36页 |
二、城管综合执法困境原因分析 | 第36-44页 |
(一) 法制原因 | 第36-37页 |
1. 立法缺失无统一法律及体系 | 第36页 |
2. 借法执法境地尴尬 | 第36-37页 |
(二) 体制原因 | 第37-38页 |
1. 缺少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 第37页 |
2. 协调机制不健全 | 第37-38页 |
(三) 理念原因 | 第38-41页 |
1. 城市管理理念偏颇 | 第38-39页 |
2. 公共服务理念缺失 | 第39页 |
3. 公众参与缺位 | 第39-40页 |
4. 考核导向不合理 | 第40页 |
5. 执法心理问题突出 | 第40-41页 |
(四) 城管自身队伍建设及人员素质原因 | 第41-42页 |
1. 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不全 | 第41-42页 |
2. 执法队伍的自身素质不高 | 第42页 |
(五) 执法环境原因 | 第42-44页 |
1. 城管执法相对人大多属于弱势群体 | 第42-43页 |
2. 舆论环境不利 | 第43-44页 |
三、服务型城管建设之对策分析 | 第44-63页 |
(一) 建立服务型城管的服务机制 | 第44-48页 |
1. 转变管理理念 | 第44-46页 |
2. 完善执法服务体系 | 第46-48页 |
(二) 明确城管执法部门的法律地位和执法依据 | 第48-49页 |
1. 尽快制定出台专门法 | 第49页 |
2. 清理完善城管法律法规 | 第49页 |
(三) 城管执法部门执法机制建设创新 | 第49-54页 |
1. 理顺城管执法部门管理体制 | 第49-50页 |
2. 完善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程序 | 第50-51页 |
3.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管理 | 第51-52页 |
4. 完善城管执法协调机制 | 第52-54页 |
(四)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 第54-57页 |
1. 规范人才准入机制 | 第54页 |
2. 加强城管执法人员行政伦理建设 | 第54-55页 |
3. 完善培训制度 | 第55-56页 |
4. 完善城管执法人员绩效考核机制 | 第56页 |
5. 建立城管执法人员的心理辅导机制 | 第56-57页 |
(五) 改善城管执法环境 | 第57-63页 |
1. 加大弱势群体关怀力度 | 第57-58页 |
2. 积极推进城管综合执法的公众参与 | 第58-60页 |
3. 发挥新闻媒体正确舆论导向作用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