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企业结构薪酬研究--以A企业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 ·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本文研究框架及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6页 |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结构薪酬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 ·薪酬以及结构薪酬 | 第17-19页 |
| ·薪酬的起源 | 第17页 |
| ·薪酬的概念 | 第17-18页 |
| ·结构薪酬的概念 | 第18-19页 |
| ·薪酬的功能分析 | 第19-21页 |
| ·结构薪酬建立的理论依据 | 第21-24页 |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第21页 |
|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第21-22页 |
| ·强化理论 | 第22-23页 |
| ·战略薪酬理论 | 第23页 |
| ·公平理论 | 第23-24页 |
| ·结构薪酬建立的原则 | 第24-26页 |
| ·公平性原则 | 第24页 |
| ·激励性原则 | 第24页 |
| ·竞争性原则 | 第24-25页 |
| ·经济性原则 | 第25页 |
| ·结构均衡原则 | 第25页 |
| ·战略导向原则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地质勘查企业薪酬现状及建立结构薪酬的意义 | 第26-34页 |
| ·地质勘查企业及其薪酬基本情况 | 第26-30页 |
| ·地质勘查企业涵义 | 第26-27页 |
| ·地勘企业各类员工薪酬收入对比分析 | 第27页 |
| ·地勘企业人均工资与企业效益的变动分析 | 第27-29页 |
| ·地勘企业薪酬纵向公平性分析 | 第29-30页 |
| ·地质勘查企业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0-32页 |
| ·对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的激励程度不高 | 第30页 |
| ·市场机制调节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 第30-31页 |
| ·薪酬制度与企业改革不同步并缺乏理性的战略思考 | 第31页 |
| ·野外津贴的调节性和平衡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 第31页 |
| ·薪酬的付酬维度决策有待改进 | 第31-32页 |
| ·地质勘查企业建立结构薪酬的必要性 | 第32-34页 |
| ·更充分地体现薪酬的公平性 | 第32页 |
| ·继承了传统结构薪酬的功能并与时俱进 | 第32-33页 |
| ·更大程度上发挥薪酬的激励功能 | 第33页 |
| ·福利薪酬具有激励和保健双重功能 | 第33页 |
| ·避免了“高职位,高工资”的弊端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地质勘查企业结构薪酬的构成设计 | 第34-47页 |
| ·地质勘查企业结构薪酬的构成 | 第34-36页 |
| ·结构薪酬构成 | 第34页 |
| ·各部分涵义及功能分析 | 第34-36页 |
| ·地质勘查企业结构薪酬各部分的确定 | 第36-45页 |
| ·基本薪酬(B)部分的确定 | 第36-37页 |
| ·岗位薪酬(P)部分的确定 | 第37-43页 |
| ·津贴(A)部分的确定 | 第43页 |
| ·绩效薪酬(X)部分的确定 | 第43-45页 |
| ·福利薪酬—f(X,B)部分的确定 | 第45页 |
| ·地质勘查企业结构薪酬各部分比例的确定 | 第45-47页 |
| ·考虑的因素 | 第45-46页 |
| ·比例的确定结果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A 企业结构薪酬效果分析 | 第47-54页 |
| ·结构薪酬于 A 企业的实施 | 第47-48页 |
| ·结构薪酬实施后的员工满意度分析 | 第48-52页 |
| ·问卷的设计 | 第48-49页 |
| ·样本基本情况 | 第49页 |
| ·数据录入及分析方法 | 第49页 |
| ·样本的信度检验 | 第49-50页 |
| ·样本的效度检验 | 第50-51页 |
| ·结果统计 | 第51-52页 |
| ·对结构薪酬的相关建议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附录 | 第58-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作者简介 | 第63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