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相关研究进展与评价 | 第13-15页 |
(一) 快速交通与旅游的关系研究 | 第13-14页 |
(二) 区域休闲旅游联动发展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三) 郑汴洛休闲旅游联动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四、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五、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 | 第19-25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一) “快速交通”概念界定 | 第19页 |
(二) “休闲”、“休闲旅游”、“休闲旅游联动”的内涵及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一) “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网络开发”理论 | 第22-23页 |
(二) 产业聚集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快速交通对郑汴洛休闲旅游业的影响 | 第25-31页 |
一、 快速交通对中国休闲旅游业的影响 | 第25-28页 |
(一) “高铁休闲圈”即将形成,区域休闲旅游格局---同城化、近程化 | 第25-26页 |
(二) 旅游交通格局将呈现“三高”鼎力的快速立体网络格局 | 第26-27页 |
(三) 优化旅游客源结构,商务旅游、会展旅游、休闲旅游发展迅速 | 第27页 |
(四) 推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 第27-28页 |
二、 快速交通对郑汴洛休闲旅游业的影响 | 第28-31页 |
(一) 郑汴洛三市的快速交通网络布局现状 | 第28页 |
(二) 快速交通网络布局对郑汴洛休闲旅游发展的影响 | 第28-31页 |
第四章 郑汴洛休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联动发展的提出 | 第31-45页 |
一、 郑汴洛三市的区域概况 | 第31-35页 |
(一) 自然地理概况 | 第31-32页 |
(二)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2-33页 |
(三) 旅游资源概况 | 第33-35页 |
二、 郑汴洛休闲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9页 |
(一) 郑汴洛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 第35页 |
(二) 郑汴洛休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5-39页 |
三、 郑汴洛休闲旅游联动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 第39-40页 |
(一) 促进地区分工协作,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 第39页 |
(二) 扩大要素的流动范围,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的需要 | 第39-40页 |
(三) 加快河南旅游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 第40页 |
四、 郑汴洛休闲旅游联动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 第40-45页 |
(一) 郑汴洛三市旅游资源互补,方便联动发展 | 第40-41页 |
(二) 郑汴洛三市旅游设施优劣势互补,便于联动发展 | 第41-42页 |
(三) 郑汴洛三市地脉相近,交通便利,方便联动发展 | 第42-43页 |
(四) 郑汴洛三市客源市场共域,便于联动发展 | 第43-45页 |
第五章 郑汴洛休闲旅游联动发展的优势及障碍分析 | 第45-53页 |
一、 郑汴洛休闲旅游联动发展现状 | 第45-46页 |
二、 郑汴洛休闲旅游联动发展的优势 | 第46-50页 |
(一) 资源优势 | 第46-48页 |
(二) 接待设施优势 | 第48页 |
(三) 交通优势 | 第48页 |
(四) 产业优势 | 第48-50页 |
三、 郑汴洛休闲旅游联动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50-53页 |
(一) 旅游管理权限需要理顺 | 第50页 |
(二) 缺乏区域旅游凝聚力,区域旅游形象较模糊 | 第50页 |
(三)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跨区域经营的连锁企业欠缺 | 第50-51页 |
(四) 旅游人力资本结构性失衡,原住居民整体素质尚待提高 | 第51-53页 |
第六章 郑汴洛休闲旅游联动发展的实现途径 | 第53-63页 |
一、 郑汴洛休闲旅游联动发展的战略定位 | 第53-54页 |
(一) 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战略定位的基本模式 | 第53页 |
(二) 郑汴洛休闲旅游联动发展战略模式选择 | 第53-54页 |
二、 郑汴洛休闲旅游联动发展的技术途径 | 第54-63页 |
(一) 政府主导,构建高效统一的联动管理机制 | 第54-55页 |
(二) 明确城市功能定位,整合旅游资源,打造世界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 第55-56页 |
(三) 不断进行业态创新,丰富产品体系 | 第56-58页 |
(四)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成立旅游集散中心 | 第58-59页 |
(五) 打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策划统一的市场营销,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 第59-6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3-65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二、 有待完善的工作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