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问题 | 第11页 |
三、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中小学数学衔接问题综述 | 第13-18页 |
一、衔接和中小学数学衔接 | 第13页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三、中小学生思维发展对数学衔接的影响 | 第15-18页 |
(一) 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影响课程标准的制定 | 第16页 |
(二) 学生思维特征影响教材呈现方式 | 第16-17页 |
(三) 学生思维水平影响课堂教学的组织 | 第17-18页 |
第三章 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分析 | 第18-23页 |
一、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可变性 | 第19-20页 |
二、思维发展的连续性和累积性 | 第20-21页 |
三、思维发展和教育的辩证关系 | 第21-23页 |
第四章 中小学数学思维衔接的实证研究 | 第23-49页 |
一、《标准》的文本分析 | 第23-27页 |
(一) 关于学习目标的定位 | 第24-25页 |
(二) 关于课程内容的选择 | 第25-27页 |
二、数学教材的内容研究 | 第27-38页 |
(一) 内容难度的比较 | 第28-31页 |
(二) 内容呈现方式的分析 | 第31-38页 |
三、课堂教学的观察 | 第38-49页 |
(一) 观察对象 | 第39-40页 |
(二) 观察思路和方法 | 第40页 |
(三) 观察的实施 | 第40-41页 |
(四) 观察的结果及分析 | 第41-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思考 | 第49-54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49-51页 |
(一) 重理论不重实际,对思维发展的现状定位不准 | 第49-50页 |
(二) 重异不重同,对思维发展的连续性认识不足 | 第50页 |
(三) 重适应不重发展,对思维"最近发展区"的创建把握不够 | 第50-51页 |
二、几点建议 | 第51-54页 |
(一) 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促进教师重视并正确认识学生思维发展 | 第51-52页 |
(二) 增进沟通与交流,有针对的解决突出问题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