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旅游业“低进入率高流失率”的就业困境 | 第11-12页 |
| ·中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 第12页 |
| ·就业期望——揭示就业困境的研究视角 | 第12-13页 |
| ·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 ·高等职业教育 | 第13-14页 |
| ·旅游管理专业 | 第14页 |
| ·就业期望 | 第14-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外研究 | 第15页 |
| ·国内研究 | 第15-17页 |
| ·理论支撑 | 第17-19页 |
| ·效价-手段-期望理论 | 第17页 |
| ·劳动力市场供求理论 | 第17-18页 |
|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 第18-19页 |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9页 |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秦皇岛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期望 | 第21-31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1-22页 |
|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案例选取说明 | 第22-23页 |
| ·调查对象说明 | 第22页 |
| ·问卷设计说明 | 第22页 |
| ·调查实施 | 第22-23页 |
| ·资料处理 | 第23页 |
| ·样本基本情况 | 第23页 |
| ·就业期望分析 | 第23-31页 |
| ·就业前景期望不高 | 第23-24页 |
| ·行业就业意愿不足 | 第24-25页 |
| ·就业去向多元化 | 第25-26页 |
| ·就业呈趋利选择 | 第26-27页 |
| ·城市就业 | 第27-28页 |
| ·机关就业 | 第28-29页 |
| ·高薪就业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秦皇岛市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期望影响因素 | 第31-43页 |
| ·学生因素 | 第31-34页 |
| ·就业取向 | 第31-33页 |
| ·就业能力 | 第33-34页 |
| ·学校因素 | 第34-38页 |
| ·生源选择局限 | 第34-35页 |
| ·培养目标宽泛 | 第35页 |
| ·课程设置“拼凑” | 第35-36页 |
| ·实践教学欠缺 | 第36页 |
| ·师资负面效应 | 第36-37页 |
| ·就业指导疏失 | 第37-38页 |
| ·产业因素 | 第38-40页 |
| ·行业特性 | 第38页 |
| ·区域特性 | 第38-39页 |
| ·用人机制 | 第39页 |
| ·薪酬标准 | 第39-40页 |
| ·政府因素 | 第40-41页 |
| ·就业政策力度不足 | 第40页 |
| ·就业市场管理乏力 | 第40-41页 |
| ·社会因素 | 第41-43页 |
| ·传统观念 | 第41页 |
| ·社会资源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导引就业期望与行业就业困境的应对 | 第43-53页 |
| ·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 | 第43-44页 |
| ·调整就业期望,准确定位 | 第43页 |
| ·培养专业兴趣,增强职业意识 | 第43-44页 |
| ·注重实践,提高职业综合素质 | 第44页 |
| ·学校——强化办学特色,优化育人体系 | 第44-48页 |
| ·优质生源策略 | 第44-45页 |
| ·特色方向策略 | 第45-46页 |
| ·项目课程策略 | 第46页 |
| ·“双师型”队伍策略 | 第46-47页 |
| ·跨界教育策略 | 第47页 |
| ·生涯教育策略 | 第47-48页 |
| ·企业——实施人本战略,完善保障机制 | 第48-50页 |
| ·人本文化 | 第48-49页 |
| ·人本制度 | 第49-50页 |
|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优化行业就业环境 | 第50-51页 |
| ·促进区域特色旅游产业升级 | 第50页 |
| ·优化行业就业环境 | 第50-51页 |
| ·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 第51页 |
| ·社会——营造舆论环境,实现尊严就业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9-61页 |
| 附录Ⅰ | 第61-63页 |
| 附录Ⅱ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