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旧词新义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一、旧词新义词研究概述 | 第10-12页 |
二、旧词新义词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三、研究范围及语料来源 | 第13-17页 |
第一章 旧词新义词词性分布 | 第17-29页 |
第一节 原义与新义词性相同的分布 | 第17-20页 |
一、名词 | 第17-18页 |
二、动词 | 第18页 |
三、形容词 | 第18-19页 |
四、副词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新义的词性增加 | 第20-26页 |
一、名词、动词新义的增加 | 第20-21页 |
二、动词、形容词新义的增加 | 第21页 |
三、名词、形容词新义的增加 | 第21-22页 |
四、副词、形容词新义的增加 | 第22-23页 |
五、副词、动词新义的增加 | 第23页 |
六、名词、副词新义的增加 | 第23-24页 |
七、副词、连词新义的增加 | 第24-25页 |
八、其他 | 第25-26页 |
第三节 新义词性与兼类的统计分析 | 第26-29页 |
一、新义词性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二、新义兼类统计分析 | 第27-29页 |
第二章 旧词新义词语法结构分析 | 第29-41页 |
第一节 简单合成词 | 第30-35页 |
一、复合式合成词 | 第30-33页 |
二、重叠式合成词 | 第33页 |
三、附加式合成词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复杂合成词 | 第35-41页 |
一、定中—联合式 | 第35页 |
二、定中—动宾式 | 第35页 |
三、定中—状中式 | 第35-36页 |
四、定中—定中式 | 第36-37页 |
五、定中—主谓式 | 第37页 |
六、定中一附加式 | 第37页 |
七、状中一定中式 | 第37页 |
八、状中一动宾式 | 第37-38页 |
九、状中一联合式 | 第38页 |
十、附加一附加式 | 第38-41页 |
第三章 新义与词的结构关系分析 | 第41-47页 |
第一节 同形异构的分布 | 第41-45页 |
一、动宾定中同形 | 第41-42页 |
二、定中状中同形 | 第42-43页 |
三、述补联合同形 | 第43-44页 |
四、状中联合同形 | 第44页 |
五、主谓定中同形 | 第44-45页 |
六、定中联合同形 | 第45页 |
第二节 同形异构的特点及与词性的关系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旧词新义词词义研究 | 第47-69页 |
第一节 新义产生途径 | 第47-53页 |
一、引申式派生 | 第47-51页 |
三、修辞式派生 | 第51-53页 |
第二节 语素义与新义关系 | 第53-57页 |
一、新义在语素义范畴内关联呈现 | 第53-55页 |
二、新义在语素义整合后相关迁移 | 第55页 |
三、新义在语素义之上相关另解 | 第55-57页 |
第三节 旧词新义词色彩义 | 第57-69页 |
一、感情色彩丰富 | 第57-62页 |
二、语体色彩变化 | 第62-65页 |
三、方言色彩淡化 | 第65-67页 |
四、形象色彩突出 | 第67-69页 |
第五章 旧词新义词的特点及新义产生的条件 | 第69-77页 |
第一节 旧词新义词的特点 | 第69-73页 |
一、新义显著特点 | 第69-70页 |
二、新义一般特点 | 第70-72页 |
三、新义的词典编纂的问题 | 第72-73页 |
第二节 新义产生的条件 | 第73-77页 |
一、结构条件 | 第73-74页 |
二、语义条件 | 第74-75页 |
三、外在条件 | 第75-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