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3页 |
一、 选题的意义与目的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成果综述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电影检查制度发展的历史背景 | 第13-21页 |
第一节 1945 年以前电影检查制度的建立 | 第13-17页 |
一、 电影检查制度的源起与初创 | 第13-15页 |
二、 统一电影检查制度的建立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电影检查制度发展的社会环境 | 第17-21页 |
一、 战时电影检查局面的失控 | 第17-19页 |
二、 战后电影检查的环境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电影检查制度的立法与特殊规则 | 第21-36页 |
第一节 1935 年《电影检查法》与相关法规的沿用 | 第21-24页 |
一、 电影检查的标准 | 第21-23页 |
二、 电影检查的程序与处罚规定 | 第23-24页 |
第二节 1948 年《电影检查法》与相关立法的修正 | 第24-29页 |
一、 1948 年《电影检查法》修正的基本内容 | 第24-27页 |
二、 其他电影检查法规的修正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电影检查的特殊规则 | 第29-32页 |
一、 对“敌伪”电影的检查规则 | 第29-30页 |
二、 对进口电影的检查规则 | 第30-32页 |
第四节 1948 年《电影检查法》与美国《海斯法典》的比较 | 第32-36页 |
一、 起源的比较 | 第33页 |
二、 性质的比较 | 第33-34页 |
三、 内容的比较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电影检查制度的实际运作 | 第36-50页 |
第一节 实施机构的设置与运作 | 第36-39页 |
一、 实施机构的组织规程 | 第36-37页 |
二、 与其他部门的合作 | 第37-39页 |
第二节 电影检查的整体情况分析 | 第39-50页 |
一、 1946 年 5 月-1948 年 7 月影片检查的统计情况 | 第39-41页 |
二、 影片禁演、删剪情况的分析——以 1947 年为例 | 第41-50页 |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电影检查制度的反思 | 第50-57页 |
第一节 电影检查制度的意义 | 第50-52页 |
一、 规范电影行业 | 第50-51页 |
二、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 第51-52页 |
第二节 电影检查制度的演进 | 第52-53页 |
一、 先进理念的吸收 | 第52页 |
二、 处罚措施的完善 | 第52-53页 |
第三节 电影检查制度的局限性 | 第53-57页 |
一、 制度内容的政治色彩浓厚 | 第53-54页 |
二、 制度实施的依赖性过强 | 第54-55页 |
三、 党政系统的权力争夺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附录一 1948 年修正电影检查法 | 第58-61页 |
附录二 1946 年 5 月-12 月禁演影片一览表 | 第61-62页 |
附录三 1946 年 5 月-12 月删剪影片一览表 | 第62-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后记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