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符号说明 | 第9-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 前言 | 第12-16页 |
·大豆异黄酮 | 第12-14页 |
·大豆异黄酮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大豆异黄酮在机体内的吸收、新陈代谢及排泄 | 第13页 |
·大豆异黄酮调节肥胖代谢 | 第13-14页 |
·瘦素—能量调节器 | 第14页 |
·瘦素的信号传导通路 | 第14-16页 |
·JAK2-STAT3-SOCS3通路 | 第15-16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 第17-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材料 | 第17-18页 |
·大豆异黄酮 | 第17页 |
·实验动物及基础日粮 | 第1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页 |
·主要试剂及配置 | 第17-18页 |
·方法 | 第18-21页 |
·动物建模及实验 | 第18-19页 |
·大鼠肥胖模型的建立 | 第18页 |
·大豆异黄酮干预实验 | 第18-19页 |
·实验动物取材、固定 | 第19页 |
·切片制作与免疫组化实验 | 第19-20页 |
·石蜡切片的制作 | 第19页 |
·冰冻切片的制作 | 第19页 |
·HE染色 | 第19-20页 |
·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 | 第20页 |
·冰冻切片漂片法染色程序(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 第20页 |
·图像采集以及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2 实验结果 | 第21-34页 |
·生长特性测定结果 | 第21-22页 |
·大鼠的一般状况 | 第21页 |
·大鼠摄食量及体重变化 | 第21-22页 |
·模型制备过程中大鼠摄食量及体重变化的情况 | 第21页 |
·SIF对肥胖模型大鼠摄食量及体重的影响 | 第21-22页 |
·H.E染色结果 | 第22页 |
·SABC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第22-34页 |
·OB-Rb、JAK2、p-STAT3、SOCS3、NPY在脑中的表达 | 第22-27页 |
·OB-Rb在脑中的表达 | 第23页 |
·JAK2在脑中的表达 | 第23-24页 |
·p-STAT3在脑中的表达 | 第24页 |
·SOCS3在脑中的表达 | 第24-25页 |
·NPY在脑中的表达 | 第25-27页 |
·OB-Rb、JAK2、p-STAT3、SOCS3、NPY在胃、肠中的表达 | 第27-34页 |
·OB-Rb在胃、肠中的表达 | 第27-28页 |
·JAK2在胃、肠中的表达 | 第28页 |
·p-STAT3在胃、肠中的表达 | 第28-29页 |
·SOCS3在胃、肠中的表达 | 第29页 |
·NPY在胃、肠中的表达 | 第29-34页 |
3 讨论 | 第34-39页 |
·大鼠肥胖模型的建立 | 第34页 |
·SIF对膳食诱导肥胖大鼠体重和摄食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大鼠脑、胃肠上OB-Rb、JAK2、p-STAT3、SOCS3、NPY的组织学分布 | 第35-37页 |
·OB-Rb、JAK2、p-STAT3、SOCS3、NPY在脑的分布 | 第35-36页 |
·OB-Rb、JAK2、p-STAT3、SOCS3、NPY在胃肠道上的组织学分布 | 第36-37页 |
·SIF对膳食诱导肥胖大鼠脑、胃肠OB-Rb、JAK2、p-STAT3、SOCS3、NPY的表达的影响 | 第37-39页 |
4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附图片 | 第4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