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运通道装车站通过能力评估与优化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国外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 第12-13页 |
·国内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与优化方法 | 第13-17页 |
·现有研究不足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8-19页 |
附图 | 第19-20页 |
2 煤运装车站类型划分及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37页 |
·煤运通道装车站概述 | 第20-23页 |
·车站主要作业 | 第20-21页 |
·车站设备组成 | 第21页 |
·车站运输组织 | 第21-22页 |
·车站组织机构 | 第22-23页 |
·煤运通道装车站类型分析 | 第23-30页 |
·一般装车站类型划分 | 第23-27页 |
·煤运通道装车站类型划分 | 第27-30页 |
·煤运装车站能力限制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6页 |
·装车站列车到达的不均衡性 | 第31页 |
·车站作业的扰动性 | 第31-32页 |
·主要扩能措施 | 第32-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基于排队论的装车站能力评估与流程优化设计 | 第37-53页 |
·煤运通道装车站系统排队论模型构建 | 第37-40页 |
·装车站的构成要素 | 第37页 |
·装车站排队系统模型 | 第37-40页 |
·煤运通道能力评估的主要指标选取 | 第40-49页 |
·基本能力评估指标 | 第41-42页 |
·结合排队论的车站能力评估指标 | 第42-44页 |
·排队系统到达流与服务流分布拟合 | 第44-49页 |
·能力评估与优化流程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基于着色赋时Petri网的装车站作业仿真 | 第53-81页 |
·着色赋时Petri网与CPN工具 | 第53-56页 |
·着色赋时Petri网简介 | 第53-55页 |
·CPN工具及语言简介 | 第55-56页 |
·煤运装车站作业仿真模型的构建 | 第56-69页 |
·排队模型层 | 第57页 |
·车站主要径路模型 | 第57-59页 |
·装车站主要作业模型 | 第59-62页 |
·模拟数据记录及导出 | 第62-67页 |
·车辆与机车的分离和组合问题 | 第67-68页 |
·作业时间分配问题 | 第68-69页 |
·煤运装车站作业仿真模型中指标取得 | 第69-79页 |
·原始数据取得与整理 | 第69-76页 |
·指标取得 | 第76-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5 案例分析 | 第81-108页 |
·南坪站概述 | 第81页 |
·南坪站仿真模型构建 | 第81-90页 |
·声明 | 第82-83页 |
·排队模型层 | 第83-84页 |
·车站主要走行径路层 | 第84-85页 |
附图 | 第85-90页 |
·车站主要作业层 | 第90-91页 |
·数据流拟合及仿真 | 第91-99页 |
·到达时间分布的拟合 | 第92-93页 |
·万吨列车的服务时间分布拟合 | 第93-96页 |
·5000吨列车的服务时间分布拟合 | 第96-99页 |
·南坪站能力指标分析 | 第99-104页 |
·南坪站仿真基本情况 | 第99-100页 |
·南坪站基本能力评估指标 | 第100-103页 |
·排队系统稳态特性指标 | 第103-104页 |
·南坪站能力分析及优化建议 | 第104-105页 |
·南坪站能力优化方案检验 | 第105-10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8-109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3页 |
作者简历 | 第113-11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