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 一、选题意义及目的 | 第13-14页 |
| (一)理论价值 | 第13-14页 |
| (二)实践价值 | 第14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 (二)泰勒规则研究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 三、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 (一)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三)本文创新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 一、传统货币政策理论框架 | 第22-23页 |
|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理论演进 | 第23-25页 |
| (一)萌芽阶段 | 第23页 |
| (二)实践阶段 | 第23-25页 |
| (三)完善阶段 | 第25页 |
| 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理论框架 | 第25-30页 |
|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定义 | 第25-26页 |
|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目标 | 第26页 |
| (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工具 | 第26-27页 |
| (四)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 第27-30页 |
| 第三章 日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践与评述 | 第30-60页 |
| 一、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 第30-39页 |
| (一)日本 2001-2006 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践 | 第30-32页 |
| (二)次贷危机后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践 | 第32-36页 |
| (三)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评述 | 第36-39页 |
| 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 第39-50页 |
| (一)美国前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践 | 第39-42页 |
| (二)扭曲操作货币政策实践 | 第42-43页 |
| (三)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 | 第43-44页 |
| (四)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 | 第44-45页 |
| (五)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评述 | 第45-50页 |
| 三、日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比较 | 第50-60页 |
| (一)日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相同点 | 第50-52页 |
| (二)日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相异点 | 第52-60页 |
| 第四章 日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研究 | 第60-68页 |
|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选取 | 第60-62页 |
| (一)以利率为操作目标的泰勒规则模型 | 第60-61页 |
| (二)以货币数量为操作目标的扩展泰勒规则模型 | 第61-62页 |
| (三)指标数据选取 | 第62页 |
| 二、模型估计结果 | 第62-64页 |
| 三、泰勒规则模型结果分析 | 第64-68页 |
| (一)日本货币政策偏离值分析 | 第64-65页 |
| (二)美国货币政策偏离值分析 | 第65-6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68-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