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有机电致发光的简介 | 第8-9页 |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展史和应用 | 第9-12页 |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展史 | 第9-11页 |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 | 第11-12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4-23页 |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工作原理 | 第14-17页 |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工作过程 | 第14-15页 |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内的能量传递 | 第15-17页 |
|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简介 | 第17-18页 |
| ·电极材料 | 第17页 |
| ·载流子注入材料 | 第17页 |
| ·载流子传输材料 | 第17-18页 |
| ·发光材料 | 第18页 |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 | 第18-21页 |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表征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 ·主要材料 | 第23页 |
|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 ·器件的制备 | 第24-25页 |
| ·器件的测试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阴极界面的大气暴露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26-35页 |
| ·引言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案 | 第27-28页 |
| ·阴极界面大气暴露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及暴露时间与性能变化的关系 | 第28-30页 |
| ·界面暴露处理提升器件性能机理的研究 | 第30-34页 |
| ·界面暴露处理对器件电子注入能力的影响 | 第30页 |
| ·提升电子注入能力的关键因素的研究 | 第30-33页 |
| ·大气暴露处理实验中氧气的作用机理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叠层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 第35-45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实验方案 | 第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 ·MoO_3空穴注入层厚度优化 | 第36-38页 |
| ·非掺杂LiF/Al/MoO_3电荷产生单元的优化 | 第38-39页 |
| ·新型叠层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验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六章 新型氟代三苯胺类材料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 第45-52页 |
| ·序言 | 第45-46页 |
| ·新型氟代三苯胺类材料物性 | 第46-47页 |
| ·新型氟代三苯胺类材料空穴传输性能的研究 | 第47-49页 |
| ·新型氟代三苯胺类材料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49-51页 |
| ·本章总结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