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文章结构 | 第12-14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 ·工作生活质量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 ·工作生活质量的定义 | 第14-15页 |
| ·工作生活质量的内容结构 | 第15-17页 |
| ·工作生活质量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19页 |
| ·成就动机研究综述 | 第19-22页 |
| ·成就动机的定义 | 第19页 |
| ·国外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 ·国内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 | 第21-22页 |
| ·工作绩效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 ·工作绩效的定义 | 第22页 |
| ·国外工作绩效的研究综述 | 第22-23页 |
| ·国内工作绩效的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 ·工作生活质量、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6-30页 |
|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 ·变量选择分析 | 第26-27页 |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研究工具 | 第28页 |
|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 第4章 实证研究 | 第30-46页 |
| ·被试的基本资料分析 | 第30页 |
|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30-34页 |
| ·工作生活质量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31-32页 |
| ·成就动机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32页 |
| ·工作绩效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 第32-34页 |
| ·职业女性工作生活质量、成就动机、工作绩效的人口学、组织学差异结果分析 | 第34-39页 |
| ·职业女性工作生活质量在人口组织学的方差分析 | 第34-36页 |
| ·职业女性成就动机在人口组织学的方差分析 | 第36-37页 |
| ·职业女性工作绩效在人口组织学的方差分析 | 第37-39页 |
| ·职业女性工作生活质量、成就动机、工作绩效的相关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 ·工作生活质量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 | 第39-40页 |
| ·工作生活质量与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 | 第40页 |
| ·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 | 第40页 |
| ·职业女性工作生活质量、成就动机、工作绩效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 ·工作生活质量各维度对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1页 |
| ·工作生活质量各维度对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 | 第41页 |
| ·成就动机各维度对工作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41-42页 |
| ·起中介作用的成就动机的回归分析 | 第42-46页 |
| ·以工作任务为预测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42-43页 |
| ·以组织环境为预测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43-44页 |
| ·以社会心理为预测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44-46页 |
| 第5章 研究结果分析讨论 | 第46-60页 |
| ·职业女性工作生活质量的基本特点 | 第46-50页 |
| ·职业女性工作生活质量的年龄特点 | 第46-47页 |
| ·职业女性工作生活质量的单位性质特点 | 第47-48页 |
| ·职业女性工作生活质量的职业特点 | 第48-49页 |
| ·职业女性工作生活质量的收入特点 | 第49-50页 |
| ·职业女性成就动机的基本特点 | 第50-52页 |
| ·职业女性成就动机的年龄特点 | 第50页 |
| ·职业女性成就动机的单位性质特点 | 第50-51页 |
| ·职业女性成就动机的职业特点 | 第51页 |
| ·职业女性成就动机的收入特点 | 第51-52页 |
| ·职业女性工作绩效的基本特点 | 第52-54页 |
| ·职业女性工作绩效的年龄特点 | 第52页 |
| ·职业女性工作绩效的单位性质特点 | 第52页 |
| ·职业女性工作绩效的职业特点 | 第52-53页 |
| ·职业女性工作绩效的收入特点 | 第53-54页 |
| ·职业女性工作生活质量、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分析 | 第54-55页 |
| ·工作生活质量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分析 | 第54页 |
| ·工作生活质量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分析 | 第54-55页 |
| ·成就动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分析 | 第55页 |
| ·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5-60页 |
| ·成就动机在工作任务与工作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5-56页 |
| ·成就动机在组织环境与工作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6-57页 |
| ·成就动机在社会心理与工作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57-60页 |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第60-64页 |
|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60页 |
| ·启示 | 第60-62页 |
| ·创新点 | 第62页 |
| ·不足及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 附录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