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演进路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4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相关理论及概念综述 | 第14-18页 |
·协同学的理论及概念综述 | 第14-15页 |
·协同学理论综述 | 第14页 |
·协同学主要概念综述 | 第14-15页 |
·创新网络与协同创新理论综述 | 第15-18页 |
·创新网络理论综述 | 第15-16页 |
·协同创新理论综述 | 第16-18页 |
3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与联结机制 | 第18-28页 |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 | 第18-22页 |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中的主体 | 第18-21页 |
·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的网络关系 | 第21-22页 |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特征与创新效应 | 第22-24页 |
·协同创新网络的特征 | 第22-23页 |
·协同创新网络的创新效应 | 第23-24页 |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主体间典型的关系模式 | 第24-26页 |
·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的模式 | 第25页 |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协同创新的模式 | 第25-26页 |
·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机构协同创新的模式 | 第26页 |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关系的交易成本 | 第26-28页 |
·事前交易成本 | 第27页 |
·事中交易成本 | 第27页 |
·事后交易成本 | 第27-28页 |
4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演进路径 | 第28-45页 |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演进机制 | 第28-30页 |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演进的驱动作用 | 第28-29页 |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演进模型 | 第29-30页 |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关系的复制均衡 | 第30-34页 |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演进的进化博弈理论解释 | 第31页 |
·中小企业个体协同创新的博弈模型 | 第31-32页 |
·中小企业群体协同创新策略的演化均衡 | 第32-33页 |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伙伴群体策略的演化均衡 | 第33-34页 |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演进路径的形成 | 第34-40页 |
·中小企业群体协同创新的均衡演进路径 | 第34-35页 |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伙伴群体的均衡演进路径 | 第35-37页 |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的均衡演进路径 | 第37-40页 |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演进路径的优化 | 第40-45页 |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演进路径优化的关键因素 | 第41-43页 |
·集群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演进路径的优化措施 | 第43-45页 |
5 协同创新网络演进的案例研究 | 第45-50页 |
·案例的选取 | 第45页 |
·案例的描述 | 第45-48页 |
·台湾新竹科学园的发展过程 | 第45-47页 |
·大连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案例 | 第47-48页 |
·案例分析 | 第48-50页 |
·台湾新竹产业区协同创新网络的演进分析 | 第48-49页 |
·大连高新技术开发区协同创新网络的演进分析 | 第49-5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附录A 大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调查问卷 | 第56-58页 |
附录B 孵化器在孵企业创新能力调查问卷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