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25页 |
一、 选题意义和价值 | 第11-15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三、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1-25页 |
第一章 19 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的兴起 | 第25-41页 |
第一节 女性作家兴起的原因 | 第25-34页 |
一、 社会文化背景 | 第26-29页 |
二、 19 世纪中期的美国文学市场 | 第29-30页 |
三、 女性作家和女性读者 | 第30-34页 |
第二节 女性作家的创作共性 | 第34-41页 |
第二章 伦理困境中的“真正女性”:苏珊·沃纳的《广阔广阔的世界》 | 第41-65页 |
第一节 爱伦的伦理困境 | 第42-51页 |
一、 困境中的成长 | 第42-48页 |
二、 精神导师 | 第48-51页 |
第二节 困境中的生存策略 | 第51-57页 |
一、 顺从和虔诚 | 第51-54页 |
二、 勤俭持家 | 第54-57页 |
第三节 “隐藏的手” | 第57-61页 |
小结 | 第61-65页 |
第三章 新伦理身份下的经济独立:范妮·费恩的《露丝·霍尔》 | 第65-88页 |
第一节 “哈里的坟墓里蹦出了弗洛伊”:新伦理身份的取得 | 第66-74页 |
一、 “幸福的女人不会写作” | 第68-70页 |
二、 露丝·霍尔的美国梦 | 第70-74页 |
第二节 从寡居生活到经济独立 | 第74-80页 |
一、 寡居的母亲 | 第75-77页 |
二、 女性独立的基础:经济独立 | 第77-80页 |
第三节 《露丝·霍尔》如此不同 | 第80-83页 |
小结 | 第83-88页 |
第四章 伦理改革中的政治表达:哈里叶特·比彻·斯托的《汤姆叔叔的小屋》 | 第88-117页 |
第一节 “家庭女性主义”:家庭伦理改革 | 第88-98页 |
一、 夫妻伦理 | 第89-92页 |
二、 亲子伦理 | 第92-94页 |
三、 姐弟伦理 | 第94-95页 |
四、 主仆伦理 | 第95-98页 |
第二节 女性乌托邦:社会伦理改革 | 第98-114页 |
一、 厨房政治 | 第99-105页 |
二、 女性基督 | 第105-107页 |
三、 母爱救世 | 第107-114页 |
小结 | 第114-117页 |
第五章 伦理颠覆中的“新女性”: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 | 第117-142页 |
第一节 “天路历程”:道德朝圣 | 第119-133页 |
一、 成长的武器:自我控制 | 第119-125页 |
二、 乔的成长课 | 第125-131页 |
三、 梦想与收获 | 第131-133页 |
第二节 “女巫的咒语”:伦理颠覆 | 第133-139页 |
一、 “面具背后” | 第134-137页 |
二、 平等的婚姻关系 | 第137-138页 |
三、 女性领域的扩大 | 第138-139页 |
小结 | 第139-142页 |
结论 | 第142-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2页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2-153页 |
致谢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