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小说文学伦理学批评--以三位代表作家为例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绪论第15-32页
 第一节 维多利亚女性小说研究现状综述第16-27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22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22-27页
 第二节 选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价值第27-32页
第一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及本选题的视角第32-47页
 第一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发展历程第32-41页
  1. 伦理批评在西方文学领域的应用第32-34页
  2. 文学伦理学批评在我国的发展第34-37页
  3.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37-41页
 第二节 本选题的伦理研究视角第41-47页
第二章 维多利亚女性小说的伦理特征及成因第47-55页
 第一节 维多利亚女性小说的伦理特征第47-50页
 第二节 维多利亚女性小说伦理特征的成因第50-55页
  1. 女性在维多利亚社会中的地位第50-52页
  2. 维多利亚女性小说的发展历程第52-55页
第三章 艾米莉·勃朗特:前瞻性的潜生态伦理意识第55-89页
 第一节 潜生态伦理意识的萌芽环境第56-65页
  1. 工业社会生态意识的缺乏第57-60页
  2. 思想背景对艾米莉生态意识的启蒙第60-63页
  3. 个人的创伤经历第63-65页
 第二节 艾米莉潜生态伦理意识的三分法第65-76页
  1. 自然生态:自然作为母亲的隐喻第66-69页
  2. 社会生态:从对峙到和谐的自然与文明第69-72页
  3. 精神生态:从异化到复归的本性第72-76页
 第三节 框架叙事中潜生态伦理意识的凸显第76-89页
  1. 作者引退的伦理功能第77-81页
  2. “神秘莫测”面纱下的欲扬先抑第81-89页
第四章 乔治·爱略特:前后期创作中伦理特征的变迁第89-135页
 第一节 “道德大师”的形成第90-96页
  1. 进退维谷的家庭关系第90-92页
  2. 男性领域的工作经历第92-94页
  3. 先进思潮的接受第94-96页
 第二节 前期作品——即将消失的田园时代伦理传统第96-108页
  1. 乡村共同体——归属感的来源第97-100页
  2.“我的家就是我的堡垒”第100-108页
 第三节 后期作品——工业社会中的伦理思考第108-119页
  1.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第109-113页
  2. 女性道德的自我完善第113-119页
 第四节 全知叙述变迁的伦理功能第119-135页
  1. 《亚当·贝德》——不加掩饰的作者介入第120-126页
  2. 《米德尔马契》——互文搭建的伦理框架第126-135页
第五章 盖斯凯尔夫人:宗教信仰与女性美德的伦理意义第135-165页
 第一节 影响盖斯凯尔夫人伦理观的因素第136-142页
  1. 唯一神教的影响第136-137页
  2. 个人性格特征第137-140页
  3. 盖斯凯尔夫人所处的伦理环境第140-142页
 第二节 从阶级伦理到全民伦理第142-155页
  1.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伦理和解第143-148页
  2. 贵族阶级的伦理越位第148-152页
  3. 以爱与宽容为核心的全民伦理第152-155页
 第三节 《克兰福镇》中的女性乌托邦叙事伦理第155-165页
  1.《克兰福镇》叙事结构的伦理内涵第156-158页
  2. 女性声音的伦理意义第158-161页
  3. 女性乌托邦的伦理诉求第161-165页
结论第165-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9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179-180页
后记第180-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LT3激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抑制剂的筛选
下一篇:从“真正女性崇拜”到“新女性想象”--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的伦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