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基于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的产业链治理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14-16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问题提出第15-16页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第16-17页
     ·现实意义第16页
     ·理论意义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第17页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第17-18页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8页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六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19-20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研究第20-56页
 第一节 协同效应理论第20-27页
     ·安索夫协同理论及其演化第20-25页
     ·H.哈肯的协同理论及演化第25-27页
 第二节 协同能力理论第27-30页
     ·企业能力理论第27-28页
     ·协同能力第28-30页
 第三节 技术董事相关研究第30-34页
     ·董事的定义第30-31页
     ·董事的分类第31-33页
     ·技术董事第33-34页
 第四节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的相关研究第34-40页
     ·个体能力的描述第34-35页
     ·组织协同能力第35页
     ·个人协同能力第35-36页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第36页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的相关维度研究第36-40页
 第六节 产业链与产业链治理的相关研究第40-51页
     ·产业链理论渊源第40-43页
     ·产业链概念的文献回顾第43-45页
     ·产业链概念的分析第45-47页
     ·产业链的概念第47-48页
     ·产业链治理相关文献回顾第48-50页
     ·产业链治理的概念第50-51页
 第五节 供应链信任的相关研究第51-54页
     ·供应链信任研究第51-52页
     ·供应链信任的相关维度研究第52-54页
 第七节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三章 产业链治理模式第56-65页
 第一节 产业链模式架构第56-60页
     ·产业链类型第56-58页
     ·产业链模式架构第58-60页
 第二节 产业链治理模式第60-63页
     ·技术主导的混合型产业链治理要件匹配第60-61页
     ·董事与董事的匹配第61页
     ·产业链治理架构及治理模式第61-62页
     ·董事会的职责设计第62-63页
     ·产业链中经营层的设置第63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与产业链治理理论模型第65-83页
 第一节 数学模型的基本假设第65-67页
     ·模型的基本假设第66页
     ·模型的基本概念函数第66-67页
 第二节 模型建构第67-72页
     ·协同中单位时间内通过产业链 x 处的知识流量θ( x ,0)第67-68页
     ·协同过程中任意时间 t 内通过 x=L 处的知识流量θ(L,t)第68-70页
     ·整个产业链净利益模型第70-72页
 第三节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理论模型建构第72-76页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的影响因素第72-76页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第76页
 第四节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技术董事角色和产业链信任要素理论模型第76-78页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技术董事角色和产业链信任要素间的关系第76-77页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技术董事角色和产业链信任要素间的结构模型第77-78页
 第五节 产业链信任的理论模型第78-81页
     ·产业链节点企业间的人际信任第78-79页
     ·信息共享第79-80页
     ·制度信任第80页
     ·产业链信任构成要素间的关系第80-81页
     ·产业链信任构成要素的结构模型第81页
 第七节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第83-99页
 第一节 研究设计第83-88页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影响因素变量设置与测量第83-85页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的测度第85-86页
     ·技术董事三种角色的测度项目第86-87页
     ·产业链信任的各要素测度项目第87-88页
 第二节 问卷设计及抽样过程第88-90页
 第三节 模型的检验及程序第90-95页
     ·模型的检验方法第90-92页
     ·结构方程模型的基本原理第92-95页
 第四节 结构方程模型的设定第95-98页
     ·变量的设定第95-97页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与产业链信任治理结构方程模型设定第97-98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六章 数据分析第99-116页
 第一节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第99-103页
 第二节 模型的测量第103-113页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的影响因素第104-106页
     ·技术董事的角色第106-108页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第108-109页
     ·产业链信任要素第109-111页
     ·产业链信任第111-113页
     ·技术董事协同能力与产业链信任的 Perason 相关系数第113页
 第三节 结构模型的适配度评价第113-115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七章 结果讨论与对策分析第116-126页
 第一节 假设检验结果及讨论第116-120页
     ·假设检验结果第116-117页
     ·结果讨论第117-120页
 第二节 对策和建议第120-125页
     ·建立技术董事的运作机制第120-122页
     ·产业链人际信任机制第122-123页
     ·信息共享机制第123页
     ·产业链制度信任机制第123-125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26-131页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第126-127页
 第二节 主要的研究结论第127-128页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第128-129页
 第四节 后续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29-130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附录一:基于技术董事协同能力的产业链治理问卷调研表第143-146页
附录二:各测度项目间的 PEARSON 相关系数矩阵第146-149页
个人简历、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49-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树的若干计数的渐进性及其应用
下一篇:一般最小混杂的s水平正规设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