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公安工作论文--治安工作论文

网络群体性事件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4页
 (一)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三) 研究方法与文章框架第12-14页
一、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一般论述第14-21页
 (一)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科学内涵第14-16页
 (二)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分类第16-18页
 (三)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第18-21页
  1. 参与人员的虚拟性第18页
  2. 信息传播的广泛性第18-19页
  3. 社会动员的强大性第19-20页
  4. 事件主体的多元性第20-21页
二、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分析第21-34页
 (一)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总体情况第21-27页
  1. 网络群体性事件舆情环境持续优化第21-22页
  2. 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数量不断攀升第22-23页
  3. 波及范围向中小城市以及乡村蔓延第23-24页
  4. 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体互动趋势明显第24-25页
  5. 敌对势力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插手社会热点问题第25页
  6. 权力部门或政府官员越来越成为事件关注的焦点第25-27页
 (二)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成因第27-30页
  1. 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凸显第27页
  2. 政府信息公开不充分不及时第27-28页
  3. 社会公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第28-29页
  4. 传统民意表达渠道不甚通畅第29页
  5. 网络监管教育机制存在不足第29-30页
 (三)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现实影响第30-34页
  1.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正面效应第30-32页
  2.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负面效应第32-34页
三、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对策第34-41页
 (一) 积极预防网络群体性事件第34-36页
  1.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切实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第34页
  2. 切实做好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执行力第34-35页
  3. 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营造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第35页
  4. 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素质第35-36页
  5. 持续开展网民宣传教育第36页
 (二) 妥善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第36-41页
  1. 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善用“黄金四小时”法则第37-38页
  2. 及时依法处理,化事件于初始阶段第38-39页
  3. 坚持过程管理,积极引导网络舆论第39-40页
  4. 正面回应诉求,妥善解决实际问题第40页
  5. 软硬手段兼用,避免事态演变升级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附录第44-46页
后记第46-4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组织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和影响
下一篇:中国立法听证制度之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