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维、汉中学生内疚、自尊对欺负行为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28页
   ·欺负行为的研究综述第11-19页
     ·欺负行为概念的界定及分类第11-13页
     ·欺负行为的相关理论第13-16页
     ·欺负行为的测量及方法第16-17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欺负行为研究的局限与不足第18-19页
   ·内疚感的研究综述第19-23页
     ·自我意识情绪的概念界定第19-20页
     ·内疚感的概念界定第20-21页
     ·内疚感的理论解释第21-22页
     ·内疚感的测量及方法第22页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第22-23页
   ·自尊的研究综述第23-26页
     ·自尊的概念界定第23-2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26页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第26页
   ·欺负行为与内疚感的研究现状第26-27页
   ·欺负行为与自尊的研究现状第27页
   ·欺负行为与内疚感、自尊的研究现状第27-28页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28-30页
   ·问题提出第28-29页
   ·研究意义第29-30页
     ·理论意义第29页
     ·实践意义第29-30页
3 研究构想第30-31页
   ·研究目的第30页
   ·研究思路及流程第30-31页
4. 研究一维族中学生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第31-34页
   ·研究目的第31页
   ·研究假设第31页
   ·研究方法第31-32页
     ·研究对象第31-32页
     ·研究工具第32页
     ·施测方式第32页
   ·结果分析第32-34页
     ·访谈结果第32-34页
     ·问卷结果第34页
   ·结论第34页
5 研究二维、汉中学生内疚感、自尊对欺负行为的影响研究第34-46页
   ·研究目的第34页
   ·研究假设第34-35页
   ·研究方法第35-36页
     ·研究对象第35页
     ·研究工具第35-36页
     ·施测程序第36页
     ·资料的整理与处理第36页
   ·结果分析第36-40页
     ·汉族中学生欺负行为的差异分析第36-37页
     ·维族中学生欺负行为的差异分析第37-38页
     ·维、汉中学生欺负行为、内疚体验及自尊体验的差异检验第38-39页
     ·维、汉中学生内疚体验及自尊感对欺负行为的回归分析第39-40页
   ·讨论第40-45页
     ·欺负行为的性别差异分析第40-41页
     ·欺负方式的性别差异分析第41-42页
     ·欺负行为的民族差异分析第42-43页
     ·内疚体验及自尊的民族差异第43-44页
     ·性别、内疚体验及自尊对欺负行为的预测作用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6 研究三欺负行为的干预研究第46-52页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第46页
   ·研究目的第46页
   ·研究方法第46-50页
     ·研究对象第46-47页
     ·研究设计第47-48页
     ·实施干预第48-50页
   ·结果分析第50-51页
   ·讨论第51-52页
     ·团体小组成员的筛选第51页
     ·小组成员内疚体验的辅导第51-52页
     ·小组成员自尊感的辅导第52页
     ·小组成员欺负行为发生频率的分析第52页
   ·结论第52页
7 总讨论第52-53页
   ·维、汉中学生欺负行为的差异第52-53页
   ·维、汉中学生性别、内疚体验及自尊对欺负行为的预测作用第53页
8 研究总结第53-56页
   ·研究结论第53-54页
   ·本研究得到的启示第54页
     ·重视校园欺负行为第54页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第54页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外文部分(按字母排序)第56-59页
 中文部分(按拼音排序)第59-63页
附录第63-67页
后记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冯友兰禅宗思想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逆反与自我分化、心理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