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2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5-34页 |
·长寿企业理论的有关研究 | 第15-17页 |
·长寿企业理论的产生 | 第15页 |
·长寿企业的内涵 | 第15-16页 |
·长寿企业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动态能力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17-24页 |
·动态能力理论的产生 | 第17-18页 |
·动态能力的内涵 | 第18-19页 |
·动态能力的构成 | 第19-21页 |
·动态能力的形成过程 | 第21-24页 |
·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动态能力相关研究 | 第24页 |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24-27页 |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 | 第24-25页 |
·企业生命周期的内涵 | 第25页 |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论 | 第25-26页 |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的定量化方法 | 第26-27页 |
·本文研究长寿企业动态能力的基本理论框架 | 第27-32页 |
·企业生命周期五阶段划分 | 第27-28页 |
·企业动态能力基本理论框架 | 第28-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长寿企业动态能力的生命周期阶段特征 | 第34-53页 |
·样本企业的选择和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 | 第34-38页 |
·样本企业的选择 | 第34-36页 |
·样本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 | 第36-38页 |
·样本公司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行为特征与能力均匀性的统计及分析 | 第38-52页 |
·样本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行为特征与能力的统计分析 | 第39-43页 |
·分行业样本企业生命周期阶段行为特征与能力的统计分析 | 第43-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长寿企业动态能力的阶段性变迁 | 第53-59页 |
·长寿企业各生命周期阶段的动态能力 | 第53-57页 |
·成长阶段 | 第53-54页 |
·成熟阶段 | 第54-55页 |
·再成长阶段 | 第55-56页 |
·衰退阶段 | 第56-57页 |
·长寿企业动态能力阶段性变迁的一般模式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企业长寿的动态能力基因 | 第59-63页 |
·企业长寿的主要原因 | 第59-60页 |
·先天因素 | 第59-60页 |
·后天因素 | 第60页 |
·企业长寿的动态能力基因 | 第60-62页 |
·长远的发展观 | 第60-61页 |
·学习意识 | 第61页 |
·强大的变革能力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长寿企业动态能力在我国企业的培育-以蒙牛乳业为例 | 第63-69页 |
·长寿企业动态能力的培育 | 第63-65页 |
·长寿基因的培养 | 第63页 |
·战略创新与调整能力的培养 | 第63-64页 |
·技术创新能力 | 第64页 |
·组织变革与创新能力 | 第64-65页 |
·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动态能力培育分析 | 第65-68页 |
·蒙牛的历史沿革 | 第65页 |
·蒙牛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 第65-66页 |
·蒙牛长寿企业动态能力培养方案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研究结论 | 第69页 |
·研究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