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技术返魅与人的存在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导论第8-10页
第一章 人文视角中的技术返魅第10-29页
 一、“魅”之视角第10-16页
  (一) “魅”作为一种视角第10-11页
  (二) “魅”之视角的内含及意义第11-13页
  (三) “魅”之视角中的自然观第13-14页
  (四) “魅”之视角中的科学第14-16页
 二、技术之魅第16-23页
  (一) 古代技术的附魅第17-18页
  (二) 近现代技术的祛魅第18-21页
  (三) 当代技术的返魅第21-23页
 三、技术之魅中的人文因素第23-26页
  (一) 自由:人与技术的藕合第23-24页
  (二) 价值:走向生活指向的技术第24-25页
  (三) 意义:重建技术的神话第25-26页
 四、技术返魅的人文诉求第26-29页
  (一) 技术返魅的技术人性化诉求第26-27页
  (二) 技术返魅的技术社会化诉求第27页
  (三) 技术返魅追寻技术意义的诉求第27-29页
第二章 技术返魅与人的存在第29-46页
 一、人的技术性存在第29-33页
  (一) 人的缺陷存在第29-30页
  (二) 技术的代具性弥补第30-31页
  (三) 人存在于自身之外第31-32页
  (四) “人-技术”联合体第32-33页
 二、技术的内在本性第33-37页
  (一) 目的性第33-34页
  (二) 合人性第34-35页
  (三) 生存性第35-36页
  (四) 创造性第36-37页
 三、技术返魅对于技术本性的回归第37-42页
  (一) 技术返魅中的“目的性”转向第38-39页
  (二) 技术返魅中的“合人性”转念第39-40页
  (三) 技术返魅中的“生存性”转变第40-41页
  (四) 技术返魅中的“创造性”转化第41-42页
 四、技术返魅下人的存在第42-46页
  (一) 身体的技术性进化第42-43页
  (二) 劳动形式智能化第43-44页
  (三) 交流形式信息化第44-45页
  (四) 后人类社会第45-46页
第三章 技术返魅时代的后人类发展第46-56页
 一、技术的目的性与人的理想王国第46-48页
  (一) “完整的人”的理想第46-47页
  (二) “人-技术”的延伸第47-48页
  (三) “理想王国”人的一种存在状态第48页
 二、技术的合人性与人的自由发展第48-51页
  (一) 人的自由本性第48-49页
  (二) 人的发展的技术合人性第49-50页
  (三) “人-技术”的自由发展第50-51页
 三、技术的生存性与人的自我体验第51-53页
  (一) 技术的经验性第51页
  (二) 经验中的生存性意义第51-52页
  (三) 人在技术中的自我体验第52-53页
 四、技术的创造性与人的自我实现第53-56页
  (一) 技术的创造性过程第53-54页
  (二) 创造过程中产生的价值第54页
  (三) 技术创造中的自我实现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徐光启的科学贡献和宗教思想
下一篇:啤酒酿造过程中黄曲霉毒素B1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