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典功利主义幸福观--以边沁和密尔为研究对象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一、 古典功利主义幸福观形成的历史条件 | 第12-23页 |
(一) 古典功利主义及其主要代表 | 第12-15页 |
(二) 古典功利主义幸福观形成的社会基础 | 第15-18页 |
(三) 古典功利主义幸福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 第18-23页 |
二、 古典功利主义幸福观的理论架构 | 第23-35页 |
(一) 理论预设——“趋乐避苦”的人性论 | 第23-25页 |
(二) 理论内核——功利主义原理 | 第25-32页 |
(三) 终极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 第32-35页 |
三、 古典功利主义幸福观的主要贡献 | 第35-41页 |
(一) 关注人的现世幸福 | 第35-37页 |
(二) 理论构建内容的全面性 | 第37-39页 |
(三) 理论建构方法的科学性 | 第39-41页 |
四、 功利主义幸福观的局限性 | 第41-56页 |
(一) 抽象人性论的理论预设 | 第41-43页 |
(二) 实践中的困境 | 第43-52页 |
(三) 缺乏对未来合理社会制度的创设 | 第52-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