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以眉山市东坡区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绪论 | 第10-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主要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新教师 | 第11-12页 |
2.入职教育 | 第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理论意义 | 第15页 |
2.实践意义 | 第15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二、东坡区新教师入职教育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7-28页 |
(一)新教师的现状 | 第17-23页 |
1.基本结构 | 第17页 |
2.新教师工作量 | 第17-18页 |
3.职业态度 | 第18-19页 |
4.学科知识结构 | 第19-20页 |
5.教学能力 | 第20-22页 |
6.教育科研能力 | 第22页 |
7.心理状况 | 第22-23页 |
(二)新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 | 第23-28页 |
1.培训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2.培训时间 | 第24页 |
3.培训形式 | 第24-25页 |
4.培训内容 | 第25-26页 |
5.培训效果 | 第26页 |
6.培训评价 | 第26-28页 |
三、新教师入职教育存在问题 | 第28-30页 |
(一)培训内容理论化,缺少实践性 | 第28页 |
(二)培训形式忽略了新教师的个体差异,参与性不强 | 第28-29页 |
(三)学校没有为新教师的发展营造有利于成长的环境 | 第29页 |
(四)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 第29-30页 |
四、新教师入职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一)认识不足,形式主义严重 | 第30页 |
(二)缺乏相应的入职教育制度 | 第30页 |
(三)培训观念陈旧,难以满足培训需求 | 第30-31页 |
(四)培训缺乏整体的规划,随意性较大 | 第31-32页 |
五、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 第32-45页 |
(一)根据新教师需求,完善新教师入职教育内容 | 第32-35页 |
1.职业道德 | 第32-33页 |
2.专业知识 | 第33页 |
3.专业技能 | 第33-34页 |
4.心理健康 | 第34-35页 |
5.创新意识 | 第35页 |
(二)结合本校特色,采取行之有效的新教师培训形式 | 第35-41页 |
1.建立完善的师徒结对制度 | 第35-38页 |
2.观摩教学法 | 第38页 |
3.微格教学 | 第38-39页 |
4.同课异构 | 第39页 |
5.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 | 第39-40页 |
6.新教师自主选择培训内容 | 第40-41页 |
(三)树立终身学习观,保持培养工作的连续性 | 第41-42页 |
(四)以人为本,创造有利于新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 | 第42-43页 |
(五)强化督导评估,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一 | 第48-53页 |
附录二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