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2页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国内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三、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涵义 | 第11-12页 |
(一) 衔接 | 第11页 |
(二) 初高中数学衔接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意义、目标和方法 | 第12-15页 |
一、问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一) 满足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 | 第12页 |
(二) 对教学教研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 第12页 |
(三) 对具体教学工作提供操作参考 | 第12页 |
二、问题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 第12-15页 |
第三章 初高中数学衔接现状调查分析 | 第15-21页 |
一、对于老师的调查分析 | 第15-16页 |
二、对于学生的调查分析 | 第16-17页 |
三、调查结论及思考 | 第17-21页 |
(一)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升学考试主要考核内容予以指导教学 | 第18-19页 |
(二) 思维模式的固化让学生在心理层面难以实现无缝过渡与科学架构 | 第19页 |
(三) 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差异导致在教法上僵化死板无法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及学法的及时更新 | 第19-21页 |
第四章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措施及案例分析 | 第21-30页 |
一、立足初高中教材知识机构的整体性,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 第21-24页 |
二、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做好学生心理的衔接 | 第24-27页 |
(一) 中学生心理发展一般特征可概括为“四性”、“四高峰” | 第24-25页 |
(二) 遵循“四性”、“四高峰”的变化发展规律,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相应措施 | 第25-27页 |
三、教法学法的衔接 | 第27-30页 |
(一) 以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确定教学方法 | 第27-28页 |
(二) 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点为线索调整教学顺序 | 第28页 |
(三) 以学生的思维状况为根本标准调节进程 | 第28-30页 |
第五章 结论和启示 | 第30-33页 |
一、结论 | 第30页 |
二、启示 | 第30-33页 |
(一) 在教学内容的衔接与知识的承接方面 | 第31页 |
(二) 在学生的心理衔接层面 | 第31页 |
(三) 在教法的转变与学法的培养方面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附录一 高中教师问卷调查表 | 第34-36页 |
附录二 高中学生问卷调查表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