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实际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城市社区群众体育管理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国内城市社区群众体育管理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阐述 | 第18-22页 |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群众体育的概念 | 第18页 |
·体育管理的概念 | 第18-19页 |
·城市社区群众体育管理的概念 | 第19页 |
·相关理论阐述 | 第19-22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 第19-20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城市社区群众体育管理的适用性分析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城市社区群众体育管理的现状分析-以上海市虹口区为例 | 第22-34页 |
·群众体育管理的政策依据 | 第22-23页 |
·全国性政策与指导文件 | 第22-23页 |
·上海市地方性政策与指导文件 | 第23页 |
·群众体育的管理体制 | 第23-26页 |
·政府主导的“举国体制” | 第23-25页 |
·公众参与——设立社会体育指导员 | 第25-26页 |
·城市社区群众体育的管理内容 | 第26-34页 |
·对健身苑(点)的建设与管理 | 第26页 |
·对社区公共运动场建设与管理 | 第26-27页 |
·对“全民健身日”等大规模体育活动进行管理 | 第27页 |
·进行国民体质监测 | 第27-28页 |
·举办城市社区群众体育比赛 | 第28-31页 |
·举办具有区域特色的群众体育,凝聚社区精神 | 第31-32页 |
·进行群众体育科学研究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城市社区群众体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40页 |
·管理主体单一,公众参与不足 | 第34-35页 |
·单一政府主导的“举国体制”,难以适应群众体育发展 | 第34页 |
·地方政府对体育发展重视规划,轻视协调 | 第34-35页 |
·社会指导员不足,公众参与程度低 | 第35页 |
·管理理念落后:注重形式,忽视体育意识 | 第35-36页 |
·管理目标偏离:片面追求政绩,轻视公共利益 | 第36-38页 |
·片面追求政绩与社会影响度 | 第36-37页 |
·没有以公民意愿为导向,忽视公共利益 | 第37-38页 |
·宣传力度不到位,监督评价体系不完善 | 第38-39页 |
·宣传力度不到位 | 第38页 |
·监督评价体系不完善 | 第38-39页 |
·锻炼人群老年化、健身科学化程度低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完善城市社区群众体育管理的建议 | 第40-48页 |
·坚持政府主导,促进管理主体多元化 | 第40-42页 |
·城市社区群众体育管理应坚持政府主导 | 第40页 |
·参照国内外经验,建立行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 | 第40-41页 |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扩大公众参与 | 第41-42页 |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 | 第42-44页 |
·加强理论学习,加快立法 | 第42-43页 |
·利用多元化的宣传方式,改善服务手段 | 第43-44页 |
·建立公共利益为目标的资源合理使用机制 | 第44-45页 |
·建立合理的资金使用机制 | 第44-45页 |
·建立多部门资源共享机制 | 第45页 |
·完善健身锻炼科学化机制 | 第45-46页 |
·增加政府与公民互动,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问卷)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