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10-12页 |
(一) 选题的缘由 | 第10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一) 国内的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二)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 文献法 | 第15页 |
(二) 比较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概述 | 第16-22页 |
一、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一) 模式 | 第16页 |
(二) 继续教育 | 第16-17页 |
(三) 教师继续教育 | 第17页 |
(四)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 第17-18页 |
二、 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 学习型组织理论 | 第18-20页 |
(二)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 第20页 |
三、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应遵循的原则和程序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 第22-26页 |
一、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 | 第22-23页 |
二、 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23-26页 |
(一)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培训目标不明确 | 第24页 |
(二)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单一 | 第24-25页 |
(三)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管理不到位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国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 第26-33页 |
一、 美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 第26-29页 |
(一) 美国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 第26-27页 |
(二) 美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类型 | 第27-28页 |
(三) 其发展趋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 第28-29页 |
二、 日本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 第29-31页 |
(一) 日本的主要教师教育政策 | 第29-30页 |
(二) 日本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四种类型 | 第30-31页 |
(三) 其发展动向——学校教育改善模式 | 第31页 |
三、 国外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启示 | 第31-33页 |
(一) 科学的教师继续教育决策 | 第31-32页 |
(二) 形式多样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途径 | 第32页 |
(三)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多元化 | 第32-33页 |
第五章 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基本构建 | 第33-40页 |
一、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变革的背景 | 第33-36页 |
二、 “互动共享式,仿真式,多维度”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内涵 | 第36页 |
(一) 互动式与共享式相结合 | 第36页 |
(二) 仿真情景式的培训模式 | 第36页 |
(三) 知识、能力、素质多维度的培训模式 | 第36页 |
三、 “互动共享式,仿真式,多维度”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具体构建策略 | 第36-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