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分析 | 第16-25页 |
·行政问责制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责任 | 第16页 |
·问责制 | 第16-17页 |
·行政问责制 | 第17-18页 |
·高官问责制 | 第18页 |
·行政问责制的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20页 |
·法治政府理论 | 第20-22页 |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2页 |
·行政问责制的要素 | 第22-25页 |
·问责的主体 | 第22-23页 |
·问责的客体 | 第23页 |
·问责的范围 | 第23-24页 |
·行政问责的运行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香港特区高官问责制与内地行政问责制产生背景对比 | 第25-28页 |
·香港特区高官问责制产生的背景 | 第25-26页 |
·政治因素 | 第25-26页 |
·经济因素 | 第26页 |
·社会因素 | 第26页 |
·内地行政问责制产生的背景 | 第26-28页 |
·政治因素 | 第26-27页 |
·经济因素 | 第27页 |
·社会因素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香港特区高官问责制与内地行政问责制要素对比分析 | 第28-36页 |
·问责主体 | 第28-29页 |
·香港特区高官问责制主体 | 第28页 |
·内地行政问责制主体 | 第28-29页 |
·问责客体 | 第29-30页 |
·香港特区高官问责制客体 | 第29-30页 |
·内地行政问责制客体 | 第30页 |
·问责范围 | 第30-32页 |
·香港特区高官问责制范围 | 第30-31页 |
·内地行政问责制范围 | 第31-32页 |
·问责运行 | 第32-33页 |
·香港特区高官问责制运行 | 第32-33页 |
·内地行政问责制运行 | 第33页 |
·内地政府借鉴香港高官问责制成功经验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4页 |
·政府官员重视民意具有可行性 | 第33-34页 |
·完善配套法律机制具有可行性 | 第34页 |
·将道德约束纳入法律体系具有可行性 | 第34页 |
·香港特区高官问责制值得学习的几点经验 | 第34-36页 |
·完善的配套制度 | 第35页 |
·良好的问责氛围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内地行政问责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42页 |
·内地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6-39页 |
·问责主体有限 | 第36-37页 |
·问责客体不全面 | 第37-39页 |
·问责范围狭窄 | 第39页 |
·内地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问责观念不强 | 第39-40页 |
·问责追究形式不全面 | 第40页 |
·问责程序不规范 | 第40-42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内地行政问责制的对策研究 | 第42-49页 |
·构建并完善行政问责法律法规体系 | 第42-43页 |
·推动行政问责配套机制的完善 | 第43-46页 |
·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 第43-44页 |
·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 第44-46页 |
·培育现代行政问责文化 | 第46页 |
·人事制度改革 | 第46-47页 |
·把行政问责与政府绩效评估结合起来 | 第47-4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