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态度改变的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态度的概念与结构 | 第10-11页 |
·关于态度改变的分歧 | 第11-12页 |
·态度改变的理论 | 第12-14页 |
·学习理论 | 第12-13页 |
·认知失调理论 | 第13页 |
·平衡理论 | 第13-14页 |
·态度改变的身体因素 | 第14-15页 |
·具身态度的研究渊源 | 第15-16页 |
·具身态度的理论解释 | 第16-18页 |
·具身态度的研究领域 | 第18页 |
·趋避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趋避行为的界定 | 第19-20页 |
·趋避行为与认知活动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趋避行为影响态度的归因 | 第21-22页 |
·行为与态度的关系 | 第22页 |
·趋避行为与其态度对象的关系 | 第22-25页 |
·情感一致性 | 第23-24页 |
·概念——动作相容性 | 第24-25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问题提出 | 第25页 |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与假设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28-41页 |
·实验一 : 趋避行为与态度对象情感一致、不一致条件下对态度情感成分的影响 | 第28-35页 |
·实验目的及假设 | 第28页 |
·实验目的 | 第28页 |
·实验假设 | 第28页 |
·实验设计 | 第28-29页 |
·实验设计 | 第28页 |
·实验设备 | 第28-29页 |
·被试 | 第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实验过程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不同情感条件下两种词汇材料的即时评价(积极评价比例)、延时评价基本情况及差异检验 | 第30页 |
·不同情感条件下即时评价的方差分析 | 第30-31页 |
·不同情感条件下延时评价的方差分析 | 第31页 |
·不同情感条件下两种词汇材料的总体评价 | 第31-32页 |
·不同情感条件下任务与情绪评价的基本情况差异检验 | 第32-33页 |
·不同情感条件下情绪评价的方差分析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实验二 : 趋避行为与态度对象情感一致、不一致条件下对态度认知成分的影响 | 第35-41页 |
·实验目的及假设 | 第35页 |
·实验目的 | 第35页 |
·实验假设 | 第35页 |
·实验设计 | 第35-36页 |
·实验设计 | 第35页 |
·被试 | 第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实验过程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不同情感条件下人物事件的回忆条目数量基本情况及差异检验 | 第36-37页 |
·不同情感条件下回忆条目数量的方差分析 | 第37-38页 |
·不同情感条件下各项情绪评价的基本情况和差异检验 | 第38页 |
·不同情感条件下情绪评价的方差分析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总讨论 | 第41-43页 |
·趋避行为与态度对象的关系在具身效应中的作用 | 第41-42页 |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总结论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