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意义与选题依据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机理研究 | 第10-14页 |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大变形特征研究 | 第14-15页 |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大变形控制研究 | 第15-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大变形的现场测试及机理分析 | 第21-37页 |
·工程概况 | 第21-23页 |
·工程简况 | 第21-22页 |
·大变形段水文地质 | 第22-23页 |
·现场测试方案 | 第23-26页 |
·测试断面的确定 | 第23页 |
·测试内容与方法 | 第23-26页 |
·测试仪器 | 第26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26-32页 |
·洞周变形 | 第26-28页 |
·围岩压力 | 第28-29页 |
·钢拱架应力 | 第29-32页 |
·老东山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机理分析 | 第32-35页 |
·大变形分级 | 第32-33页 |
·变形特征 | 第33页 |
·变形机理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3章 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措施研究 | 第37-50页 |
·软岩隧道支护原理 | 第37页 |
·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的控制方法 | 第37-46页 |
·施工工法探讨 | 第38-43页 |
·支护措施探讨 | 第43-46页 |
·老东山隧道大变形控制措施 | 第46-49页 |
·施工工法 | 第46页 |
·支护措施 | 第46-47页 |
·施工工艺流程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控制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大变形的合理措施探讨 | 第50-77页 |
·计算软件简介 | 第50页 |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50-51页 |
·数值模型 | 第50-51页 |
·计算参数 | 第51页 |
·隧道施工工序优化分析 | 第51-56页 |
·隧道支护参数优化分析 | 第56-75页 |
·锁脚锚杆长度优化 | 第56-63页 |
·型钢参数优化 | 第63-70页 |
·超前小导管优化 | 第70-75页 |
·小结 | 第75-77页 |
第5章 基于流变和极限位移理论的二次衬砌施作时机研究 | 第77-88页 |
·流变理论和极限位移理论基础 | 第77-81页 |
·流变理论 | 第77-80页 |
·极限位移理论 | 第80-81页 |
·隧道极限位移分析 | 第81-85页 |
·计算模型及参数 | 第82页 |
·极限位移分析 | 第82-85页 |
·二次衬砌施做时机探讨 | 第85-86页 |
·小结 | 第86-88页 |
第6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主要结论 | 第88-89页 |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