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中文文摘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s | 第11-13页 |
导言 | 第13-37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3-18页 |
二、论文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 | 第18-26页 |
三、国内外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公共就业服务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26-32页 |
四、论文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32-34页 |
五、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及其不足 | 第34-37页 |
第一章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的基础理论 | 第37-63页 |
第一节 公共就业服务基本概述 | 第37-50页 |
一、公共服务、公共就业服务 | 第37-40页 |
二、公共就业服务的分类与特征 | 第40-44页 |
三、中国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发展的历史沿革 | 第44-50页 |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50-63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力转移就业思想与政府公共职能的思想 | 第51-57页 |
二、西方经济与公共管理理论的借鉴 | 第57-63页 |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的现状——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的现实依据 | 第63-87页 |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与公共就业服务作用概述 | 第63-69页 |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63-65页 |
二、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现建设的意义与动因 | 第65-69页 |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的现状调研与分析 | 第69-82页 |
一、本次调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基本信息 | 第69-71页 |
二、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基本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第71-78页 |
三、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现状的满意度、未来的发展规划与公共就业服务总体评价 | 第78-82页 |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缺失的原因 | 第82-87页 |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与老一代农民工、城市青年的就业差异 | 第82-84页 |
二、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84-87页 |
第三章 公共就业服务项目体系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 第87-119页 |
第一节 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基本框架的构建 | 第87-92页 |
一、中外公共就业服务涵盖项目内容的概述 | 第87-90页 |
二、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项目体系构建概览 | 第90-92页 |
第二节 促进实现就业公共服务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 第92-100页 |
一、促进就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下政府的重要责任 | 第93-94页 |
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就业公共服务的项目内容 | 第94-100页 |
第三节 提升就业质量公共服务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 第100-110页 |
一、就业质量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 第100-103页 |
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公共服务项目体系 | 第103-110页 |
第四节 救济性公共就业服务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 第110-119页 |
一、救济性公共就业服务及其重要意义 | 第110-113页 |
二、新生代农民工救济性公共就业服务涵盖的项目内容 | 第113-119页 |
第四章 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 第119-137页 |
第一节 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的发展变化 | 第119-124页 |
一、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 | 第119-121页 |
二、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发展变化的原因 | 第121-122页 |
三、公共就业服务市场化供给机制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 | 第122-124页 |
第二节 政府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主体的定位与发展变化 | 第124-130页 |
一、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 第124-126页 |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中政府公共就业服务主体功能 | 第126-127页 |
三、政府供给机制:强化合作,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 第127-130页 |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与社会组织参与 | 第130-137页 |
一、公共就业服务的社会化供给机制 | 第130-131页 |
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就业服务的必要性 | 第131-134页 |
三、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 | 第134-137页 |
第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行保障机制 | 第137-151页 |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行保障机制概述 | 第137-139页 |
一、公共就业服务运行保障机制 | 第137页 |
二、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行两个基本问题 | 第137-139页 |
第二节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行的财政保障 | 第139-146页 |
一、公共就业服务与财政职能的变化 | 第139-140页 |
二、当前财政体制在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0-143页 |
三、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运行的财政保障 | 第143-146页 |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运行的监督保障机制 | 第146-151页 |
一、公共就业服务监督机制 | 第146-147页 |
二、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监督机制的作用 | 第147-148页 |
三、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监督机制 | 第148-151页 |
第六章 改革发展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 | 第151-159页 |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与户籍制度改革 | 第151-153页 |
一、户籍制度与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缺失 | 第151-152页 |
二、公共服务的全面提升与户籍制度改革的渐次推进 | 第152-153页 |
第二节 农民工就业新变化与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 | 第153-157页 |
一、农民工就业的新变化与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的时机 | 第153-155页 |
二、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发展趋势与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 | 第155-157页 |
第三节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与市民化 | 第157-159页 |
一、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 | 第157页 |
二、新生代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 | 第157-159页 |
结论 | 第159-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77页 |
附录 | 第177-201页 |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 第177-182页 |
附录2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 第182-190页 |
附录3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 第190-197页 |
附录4 新生代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现状调查问卷 | 第197-2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201-203页 |
致谢 | 第203-205页 |
个人简历 | 第205-2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