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1页
一、导论第11-19页
 (一) 问题的缘起第11页
 (二) 研究综述第11-15页
  1. 国外媒体素养教育研究情况第11-13页
  2. 国内媒体素养教育研究情况第13-15页
 (三) 研究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15-16页
 (四) 研究方法第16页
 (五) 概念界定与说明第16-19页
  1. 媒介、媒体、传媒第17页
  2. 媒体素养、信息素养第17-18页
  3. 媒体素养教育第18-19页
二、我国开展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第19-33页
 (一) 媒体环境的变化和特点第19-24页
  1. 通讯技术带来的变化第20页
  2. 政策改变带来的变化第20-21页
  3. 生存环境的变化第21-24页
 (二) 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上海大学生为例第24-33页
  1. 大学生媒体接触情况第24-27页
  2. 大学生媒体认知情况第27-30页
  3. 大学生媒体辨别能力第30-31页
  4. 大学生参与利用媒体的能力第31-33页
三、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内涵第33-43页
 (一) 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三个层次第33-41页
  1. 媒体认知是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基础第33-37页
  2. 媒体分析、辨别能力是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中心环节第37-40页
  3. 良好的媒体参与、使用习惯是大学生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主要目的第40-41页
 (二) 批判性思考是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核心第41-43页
四、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学校第43-51页
 (一) 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第44-48页
  1. 分析开设课程的条件第44-45页
  2. 安排多元化的课程第45-47页
  3. 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第47-48页
 (二) 校园媒体和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中的辅助作用第48-49页
  1. 校园媒体的辅助作用第48-49页
  2. 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第49页
 (三) 师资力量的培训第49-51页
  1. 教师培训机制的建立第49-50页
  2. 教师培训内容的设计第50-51页
结束语第51-53页
附录第53-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后记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者 博也--微博对人的社会化影响研究
下一篇:集装箱船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