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1章 概述 | 第14-3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7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职业生涯 | 第18页 |
·职业生涯规划 | 第18-19页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第19-20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20-28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0-2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5-28页 |
·研究框架及内容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第2章 山西省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 第30-37页 |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 第30-32页 |
·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现状调查 | 第32-34页 |
·学校就业指导及职业辅导现状调查 | 第34-37页 |
第3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7-43页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学生自我认知不明、自我定位不准 | 第37页 |
·学生所学非所用、所乐非所适、所愿非所能 | 第37-38页 |
·学校就业指导体系和职业辅导体系不完善 | 第38页 |
·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和科学的课程设置 | 第38-39页 |
·政府保障不到位,社会支持力度小 | 第39页 |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从个人角度而言,由主观和客观双向因素所致 | 第39-40页 |
·从学校角度而言,表现为学校的"三重三轻" | 第40页 |
·从社会角度而言,政府和社会在制度、管理、服务方面保障缺失 | 第40-41页 |
·从家庭角度而言,一些家长角色错位,对大学生干预越位 | 第41-43页 |
第4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国外经验的借鉴 | 第43-50页 |
·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指导 | 第43-46页 |
·美国高校的职业生涯指导 | 第43-44页 |
·加拿大的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 | 第44-45页 |
·德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 第45-46页 |
·美国、澳大利亚的职业咨询组织 | 第46页 |
·美国、澳大利亚高校职业咨询师的培养 | 第46-47页 |
·美国高校职业咨询师的培养与专业化标准 | 第46-47页 |
·澳大利亚高校职业咨询师的培养 | 第47页 |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 第47-50页 |
·认清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人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 第47-48页 |
·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坚持个性化的原则 | 第48页 |
·加强专业化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是必要举措 | 第48-50页 |
第5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及模式构想 | 第50-72页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第50-51页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思想 | 第50页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 第50-51页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 第51-66页 |
·个人角度 | 第51-56页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 第51-53页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 第53-55页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和步骤 | 第55-56页 |
·学校角度 | 第56-62页 |
·转变就业指导观念,注重生涯发展辅导 | 第57-59页 |
·科学设置课程,加强学科建设 | 第59-61页 |
·打造师资队伍,实施专业辅导 | 第61-62页 |
·丰富社会实践,开发实习基地 | 第62页 |
·家庭角度 | 第62-64页 |
·转变观念,学会放手 | 第63页 |
·尽力支持,提供保障 | 第63-64页 |
·政府和社会角度 | 第64-66页 |
·制定有力政策,建立专业性组织,合理配置资源 | 第64-65页 |
·发挥媒体网络功能,加强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 | 第65-66页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体化模式"构想 | 第66-69页 |
·"一体化模式"的内涵 | 第66-67页 |
·"一体化模式"的运作 | 第67-69页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价与方法 | 第69-72页 |
·评价意义和评价原则 | 第70页 |
·评价方法和步骤 | 第70-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附录 | 第73-81页 |
附录一 山西省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 | 第73-75页 |
附录二 山西省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统计 | 第75-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