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以山东大学2009届毕业生为例

中文摘要第1-9页
ENGLISH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导言第10-13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目的第11页
 三、研究意义第11页
 四、创新之处第11-1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3-23页
 一、国内外关于社会网络研究的理论第13-15页
  (一) 格拉诺维特的"弱关系假设"第13页
  (二) 林南的社会资源理论第13-14页
  (三) 社会资本理论第14-15页
 二、关于社会支持的内涵第15-18页
  (一) 概念界定第15-16页
  (二) 社会支持的主体和客体第16-18页
  (三) 社会支持的类型第18页
 三、个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第18-19页
 四、社会支持与职业获得的关系研究第19-21页
  (一) 强弱关系与职业获得第19-20页
  (二) 社会资本与职业获得第20-21页
 五、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就业的关系研究第21-23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23-25页
 一、理论依据第23页
 二、概念界定第23-24页
  (一) 社会支持网第23页
  (二) 就业社会支持网第23页
  (三) 社会支持类型第23页
  (四) 大学生就业第23-24页
 三、研究方法第24-25页
  (一) 研究方式第24页
  (二) 调查对象第24页
  (三) 抽样方法第24-25页
第四章 调查结果第25-49页
 一、样本构成和就业状况第25-27页
  (一) 样本构成第25页
  (二) 求职状况第25-26页
  (三) 就业满意度第26-27页
 二、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第27-33页
  (一) 就业形势及原因第27-29页
  (二) 就业困难和所需支持第29-33页
 三、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第33-49页
  (一) 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类型的来源分析第33-37页
  (二) 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主体的作用分析第37-49页
第五章 结论和探讨第49-54页
 一、结论第49-52页
  (一) 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状况第49-50页
  (二) 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的问题第50-52页
 二、讨论第52-54页
第六章 完善大学生就业社会支持网络的对策第54-61页
 一、正式社会支持方面第54-57页
  (一) 政府第54-55页
  (二) 学校第55-56页
  (三) 用人单位第56-57页
  (四) 社团组织第57页
 二、非正式社会支持方面第57-59页
 三、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络模型探讨第59-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附:山东大学本科生就业的社会支持网调查问卷第63-68页
致谢第68-6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以山西省本科院校为例
下一篇:大学自治框架内的学术自由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