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CN-3语言增量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贡献 | 第10-11页 |
| ·本文的组织 | 第11-12页 |
| ·术语与缩写 | 第12-13页 |
| 第2章 测试描述语言TTCN-3 | 第13-20页 |
| ·TTCN 的发展历史 | 第13-14页 |
| ·TTCN-3 概览 | 第14-15页 |
| ·TTCN-3 构成 | 第15-20页 |
| ·类型定义 | 第16-17页 |
| ·常量,测试数据模板定义 | 第17-18页 |
| ·函数,测试例和可选步定义 | 第18页 |
| ·程序语句 | 第18-20页 |
| 第3章 TTCN-3 编译器框架 | 第20-41页 |
| ·编译器框架结构 | 第20-21页 |
| ·词法,语法分析 | 第21-22页 |
| ·编译器语法树结构 | 第22-30页 |
| ·字面常量节点 | 第24-25页 |
| ·类型节点 | 第25-26页 |
| ·实体定义节点 | 第26-27页 |
| ·约束节点 | 第27-28页 |
| ·表达式操作节点 | 第28-29页 |
| ·语句节点 | 第29-30页 |
| ·语法树结构小节 | 第30页 |
| ·编译器符号表组织 | 第30-37页 |
| ·标识符节点 | 第31页 |
| ·标识符哈希表 | 第31-32页 |
| ·层次链栈 | 第32-34页 |
| ·实体引用节点 | 第34-36页 |
| ·符号表小节 | 第36-37页 |
| ·静态语义检查 | 第37页 |
| ·IMPORT 处理机制 | 第37-39页 |
| ·代码生成 | 第39-41页 |
| 第4章 TTCN-3 增量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41-68页 |
| ·增量编译技术概述 | 第41-44页 |
| ·概述 | 第41-42页 |
| ·基于最小编译单元的增量编译方法 | 第42-43页 |
| ·基于语法制导编辑的增量编译方法 | 第43-44页 |
| ·增量编译技术方案的选取 | 第44-46页 |
| ·方案的选择 | 第44页 |
| ·编译单元的确定 | 第44-46页 |
| ·TTCN-3 增量编译器总体结构 | 第46-47页 |
| ·中间文件结构 | 第47-49页 |
| ·交叉引用表 | 第49-57页 |
| ·引用关系说明 | 第49-50页 |
| ·调用表 | 第50-53页 |
| ·引用表 | 第53-57页 |
| ·符号表扩展 | 第57页 |
| ·静态语义检查 | 第57-60页 |
| ·交叉引用表的计算 | 第58-59页 |
| ·增量语义检查 | 第59-60页 |
| ·代码生成 | 第60-64页 |
| ·代码翻译策略的改进 | 第60-62页 |
| ·代码生成实现的改进 | 第62-64页 |
| ·系统构成 | 第64-66页 |
| ·内存管理方案 | 第66-68页 |
| 第5章 增量编译器性能分析 | 第68-73页 |
| ·增量编译器执行时间性能分析 | 第68-71页 |
| ·扫描器的时间性能分析 | 第68-69页 |
| ·增量编译器执行的时间性能分析 | 第69-71页 |
| ·增量编译器执行空间使用分析 | 第71-72页 |
| ·增量编译器性能分析小结 | 第72-73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