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边坡失稳破坏地质灾害及其地球物理场特征的研究意义 | 第12-17页 |
·国内外面临严峻的边坡失稳地质灾害形势 | 第12-15页 |
·我国边坡失稳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 | 第15-16页 |
·边坡失稳地球物理场特征研究的科学意义 | 第16-17页 |
·边坡失稳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边坡失稳理论研究的发展历史 | 第17-19页 |
·边坡失稳地质灾害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边坡的动态观测、监测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存在问题 | 第23页 |
·研究思路 | 第23-26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本论文的结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边坡失稳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地球物理模型 | 第26-51页 |
·边坡失稳的工程地质特性 | 第26-34页 |
·边坡的工程地质分类 | 第26页 |
·边坡失稳类型 | 第26-28页 |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 第28-32页 |
·边坡失稳的工程地质模型 | 第32-34页 |
·边坡的岩土物理性质 | 第34-44页 |
·电阻率特性 | 第34-39页 |
·边坡中的弹性波速度特性 | 第39-43页 |
·密度特性 | 第43页 |
·磁性 | 第43-44页 |
·边坡失稳的地球物理模型 | 第44-49页 |
·边坡滑移式失稳的一般特征 | 第44页 |
·边坡失稳演化过程中的地球物理特征 | 第44-48页 |
·边坡失稳的地球物理模型与计算模型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章 边坡失稳的电阻率响应特征研究 | 第51-65页 |
·正演模型计算 | 第51-52页 |
·一维层状模型视电阻率正演数值计算 | 第51页 |
·高维模型数值计算 | 第51-52页 |
·边坡失稳的地电模型 | 第52-54页 |
·地电模型的电阻率选取 | 第52-53页 |
·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53-54页 |
·边坡失稳的电阻率响应特征 | 第54-62页 |
·模型I(土类)电阻率响应特征 | 第54-57页 |
·模型II(土-岩石类)的电阻率响应特征 | 第57-59页 |
·模型III(岩石类)的电阻率响应特征 | 第59-62页 |
·边坡失稳的预测和预报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边坡失稳的瑞利面波频散响应特征 | 第65-96页 |
·引言 | 第65页 |
·层状介质中瑞利面波频散曲线的理论计算 | 第65-73页 |
·位移应力场 | 第65-67页 |
·传递矩阵 | 第67-68页 |
·层状介质中瑞利面波的频散方程 | 第68-69页 |
·频散曲线的快速标量传递算法 | 第69-73页 |
·边坡对瑞利面波频散曲线的影响 | 第73-81页 |
·软弱层速度对瑞利面波频散曲线的影响 | 第73-75页 |
·夹层厚度对瑞利面波频散曲线的影响 | 第75-77页 |
·软弱夹层下层速度对瑞利面波频散曲线的影响 | 第77-79页 |
·软弱层上层速度对瑞利面波频散曲线的影响 | 第79-81页 |
·边坡失稳瑞利面波频散响应特征 | 第81-94页 |
·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81-82页 |
·边坡失稳的瑞利面波的相速度、波数响应特征 | 第82-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五章 井旁软弱层的管波响应特征 | 第96-111页 |
·概述 | 第96-97页 |
·斯通利波频散曲线特征 | 第97-105页 |
·流体环隙宽度对斯通利波的影响 | 第97-99页 |
·岩性对波形的影响 | 第99-101页 |
·低频段斯通利特征 | 第101-105页 |
·软弱夹层模型的管波特征试验 | 第105-109页 |
·试验条件 | 第105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105-108页 |
·管波特征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六章 应用实例 | 第111-126页 |
·京珠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来阳至宜章段谢家湾滑坡 | 第111-115页 |
·工程概况 | 第111-112页 |
·野外施工概况 | 第112页 |
·探测成果分析 | 第112-114页 |
·验证情况 | 第114页 |
·结论 | 第114-115页 |
·广西防城区那勤滑坡 | 第115-119页 |
·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 第115-116页 |
·野外施工概况 | 第116页 |
·探测成果 | 第116-118页 |
·验证情况 | 第118页 |
·结论 | 第118-119页 |
·元江至元谋高速公路K337+662处滑坡 | 第119-122页 |
·工程地质概况 | 第119页 |
·野外施工方法 | 第119-120页 |
·探测成果 | 第120-121页 |
·结论 | 第121-122页 |
·管波探测 | 第122-124页 |
·工程地质概况 | 第122页 |
·现场数据采集 | 第122页 |
·探测成果 | 第122-124页 |
·结论 | 第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6-128页 |
·结论 | 第126-127页 |
·建议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2-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