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专用汽车论文

J5SQ型小汽车运输专用车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我国小汽车产业发展概况第11页
   ·我国铁路小汽车运输现状第11-12页
   ·国外铁路小汽车运输发展现状第12-13页
   ·我国铁路发展小汽车运输的技术经济优势第13-14页
   ·我国目前铁路小汽车运输方式简介第14-16页
     ·平车运输方式第14-15页
     ·集装箱运输方式第15页
     ·小汽车运输专用平车运输方式第15-16页
   ·课题来源及前景预测第16-17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车辆改造方案研究第19-29页
   ·家畜车结构简介第19-20页
   ·小汽车运输对车辆的技术要求第20-22页
   ·方案设计思想与原则第22页
   ·主要技术参数第22-23页
   ·主要结构特点第23-28页
     ·下层底架第23-25页
     ·上层地板第25-26页
     ·侧墙第26页
     ·车顶第26页
     ·端门第26-27页
     ·钩缓和制动装置第27页
     ·转向架第27页
     ·附属装置第27-28页
   ·可行性分析第28-29页
第三章 关键问题分析与研究第29-43页
   ·车内空间尺寸分配第29-31页
     ·基本原则第29页
     ·宽度方向尺寸的确定第29-30页
     ·半宽720m为顶部最高点的确定第30-31页
     ·高度方向尺寸的确定第31页
   ·曲线通过能力第31-33页
     ·通过曲线时,两相邻车辆端部间的最小间隙第31-32页
     ·过弯道时手制动机干涉校核第32-33页
   ·转向架配簧校核第33-37页
     ·概述第33-34页
     ·计算基本参数及公式第34-35页
     ·弹簧校核计算第35-36页
     ·空车工况下心盘高计算第36页
     ·与C64K型敞车弹簧参数对比分析第36页
     ·结论第36-37页
   ·制动系统计算校核第37-43页
     ·概述第37页
     ·制动系统的基本配置第37-38页
     ·制动计算的内容第38页
     ·按轮轨粘着条件计算车辆制动率第38-39页
     ·按制动距离计算车辆制动率第39-40页
     ·车辆制动倍率的确定第40-41页
     ·手制动系统校核第41-42页
     ·结论第42-43页
第四章 静强度计算第43-54页
   ·ANSYS软件简介第43-44页
   ·车体静强度计算第44-49页
     ·结构简介第44-45页
     ·力学模型第45页
     ·计算载荷第45-47页
     ·材料特性及许用应力第47页
     ·车体垂向弯曲刚度第47页
     ·车体强度计算第47-49页
     ·结论第49页
   ·上层地板静强度计算第49-52页
     ·结构简介第49-50页
     ·力学模型第50页
     ·计算载荷工况第50页
     ·计算结果第50-52页
     ·结论第52页
   ·端门静强度计算第52-53页
     ·结构简介第52页
     ·计算载荷第52页
     ·力学模型第52页
     ·约束第52-53页
     ·计算结果第53页
   ·静强度计算结论第53-54页
第五章 静强度试验分析第54-66页
   ·试验项目和方法第54-55页
     ·垂向载荷试验第54页
     ·纵向力试验第54-55页
     ·扭转试验第55页
     ·顶车试验第55页
     ·垂向弯曲刚度试验第55页
   ·试验评定标准第55-56页
     ·强度评定标准第55-56页
     ·刚度评定标准第56页
   ·试验仪器和测点布置第56-57页
     ·试验仪器第56页
     ·测点布置第56-57页
   ·试验整理第57页
   ·试验结果第57-59页
     ·垂向静载荷工况第57-58页
     ·纵向工况第58页
     ·扭转工况第58页
     ·顶车合成应力第58页
     ·第一工况合成应力第58页
     ·第二工况合成应力第58-59页
     ·车体垂向弯曲刚度第59页
   ·计算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及分析第59-60页
   ·静强度试验结论第60-66页
第六章 冲击强度分析第66-72页
   ·试验目的第66页
   ·试验内容和方法第66-68页
     ·试验内容第66页
     ·试验方法第66-68页
     ·试验仪器及材料第68页
   ·数据整理第68-69页
     ·数据统计第68页
     ·应力合成及评定标准第68-69页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69-70页
   ·结论第70-72页
第七章 动力学试验及分析第72-88页
   ·试验状态第72-74页
     ·试验车辆第72-73页
     ·试验线路第73页
     ·试验速度第73页
     ·试验列车编组第73-74页
   ·测验项目第74页
   ·试验方法第74-76页
     ·相对摩擦系数测定第74-75页
     ·测力轮对的安装第75页
     ·加速度计的布置第75页
     ·转向架弹簧动挠度计的布置第75页
     ·试验数据的记录第75-76页
   ·评定标准第76-78页
     ·平稳性第76-77页
     ·稳定性第77-78页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78-85页
     ·平稳性指标(W)第78-79页
     ·干线运行振动加速度第79-81页
     ·脱轨系数第81-82页
     ·轮重减载率第82-83页
     ·车辆横向力第83-85页
     ·倾覆系数第85页
   ·试验结论第85-86页
   ·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86-88页
第八章 装载试验分析第88-91页
   ·装车试验要求第88页
   ·装车试验情况第88-89页
   ·装车试验结论第89-91页
第九章 结论与后续工作第91-93页
   ·结论第91-92页
   ·后续工作第92-93页
附图第93-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高大规模离散事件网络模拟性能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GE安防事业部中国市场竞争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