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7页 |
一、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4页 |
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和难点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1章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时代呼唤 | 第17-25页 |
·完全政治:权力与权利的整合 | 第17-18页 |
·全球经济:全球化经济与地域生产的联合 | 第18-20页 |
·多元文化: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 第20-21页 |
·时代呼唤: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结合 | 第21-23页 |
·创新品质:人类主体能动性与时代要求的统合 | 第23-25页 |
第2章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基本内涵与理念 | 第25-44页 |
·复合型人才概述 | 第25-31页 |
·复合型人才的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相关概念比较 | 第26-27页 |
·复合型人才的分类 | 第27-28页 |
·复合型人才的主要特征 | 第28-31页 |
·创新品质的内涵 | 第31-40页 |
·创新品质的含义 | 第31-32页 |
·相关概念比较 | 第32-34页 |
·创新品质的基本类型 | 第34-35页 |
·创新品质的主要特征 | 第35-40页 |
·复合型人才的创新品质 | 第40-41页 |
·人才复合性是创新品质的基础 | 第40-41页 |
·创新品质是人才复合性的主导价值 | 第41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理念 | 第41-42页 |
·格式塔主义心理学 | 第41-42页 |
·联想主义心理学 | 第42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价值分析 | 第42-44页 |
·创新品质是现代人才素质的灵魂 | 第42-43页 |
·创新品质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 第43-44页 |
第3章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个体形象与社会特征 | 第44-53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在现实社会实践中的生动表现 | 第44-48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在政治实践方面的表现 | 第44-45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在经济实践方面的表现 | 第45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在军事实践方面的表现 | 第45-46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在科技文化实践方面的表现 | 第46-48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个体形象 | 第48-50页 |
·两栖型人才 | 第48页 |
·管理型人才 | 第48-49页 |
·创业型人才 | 第49-50页 |
·转岗型人才 | 第50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社会特征 | 第50-53页 |
·机遇发现性 | 第50-51页 |
·策划选择性 | 第51页 |
·整合超越性 | 第51-53页 |
第4章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个体三维结构及生成机制 | 第53-72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横向人格要素分析 | 第53-59页 |
·创新品质的保障:定性定向要素——创新理性 | 第53-55页 |
·创新品质的动力:价值动力因素——创新需要 | 第55-57页 |
·创新品质的核心:能力行为系统—创新能力 | 第57-59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纵向行动因素分析 | 第59-61页 |
·情境感知 | 第59-60页 |
·困境发现 | 第60页 |
·问题分析 | 第60-61页 |
·对策设定 | 第61页 |
·行动实现 | 第61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竖向实体层次分析 | 第61-64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物质层面 | 第62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生理层面 | 第62-63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心理层面 | 第63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社会层面 | 第63-64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精神层面 | 第64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结构系统性 | 第64-65页 |
·三维的融合统一 | 第65页 |
·多元的系统性 | 第65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生成机制 | 第65-72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积淀 | 第65-67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升华 | 第67-70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整合 | 第70-72页 |
第5章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培养 | 第72-79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培养的原则 | 第72-73页 |
·能动性原则 | 第72页 |
·实践性原则 | 第72页 |
·发展性原则 | 第72-73页 |
·系统性原则 | 第73页 |
·复合型人才创新品质的养成 | 第73-79页 |
·人格要素的涵养 | 第73-75页 |
·行为要素的培训 | 第75-77页 |
·实体要素的实践 | 第77-79页 |
结语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